------------

第一卷 江湖不识君


------------

第一章 老道与稚童

    刚过立秋,青州城外,一老一少在驿道旁奔走。

    老者身背一个破旧的剑匣,着破烂的清虚道袍,细处一看,经过十几次缝补的道袍,还是漏出几个小洞;头发用束带整齐的系着,皮肤黝黑,眯眼勾鼻,寸长的白须上面沾着几点油光纠在了一起,脸上冒着几点热汗,正大气嘘嘘追赶着前方的稚童:“兔崽子,来得及,来得及,莫惊慌、莫惊慌……”

    稚童约莫八岁出头,头戴方巾,左手提唢呐、右手拿葱油饼,脚穿常见的青鞋,与年龄不合时宜的布衣套在身上,经过半个时辰的奔走,后背已经露出了汗渍。

    听到老道声音一怔,慢下了脚步吃了一口饼嘟囔道:“老头,咱们昨晚借宿在猎户家,早就说等鸡鸣的时候,就要动身往城里赶,你非要饮最后二两松箩酒,结果大醉一场。今早踹了你三遍才起来,你可知道今日有何大事?”

    老道紧赶几步到了稚童面前讪讪一笑:“我说腰部疼痛不已,原来是你小子干的好事。若真是误了吉时,也无妨,不过是回去再啃三天麻饼。”

    幼童听完,不开心的瞪了老道一眼,知道其秉性如此,却也无可奈何的说道:“今日若是误了张员外大事,咱们就等着饿三天肚子吧,上次你可说了,以后再啃麻饼,你宁愿上街要饭吃泔水。”

    老道摸着白须道:“酒后之言,不可信。不可信。”

    幼童又啃了一口临走前带的麻饼,含糊不清的道:“我可是听说今天主家客气之至,请了御福楼的厨首——号称金刀刘的厨师亲自掌勺,有你爱吃的佛跳墙、九曲肠,更是准备了封坛十年的佳酿——四月青,上次我路过行云楼,有客人喝四月青泼洒在身上,只是远远的闻了一口,嘿,你别说,这四月青果真名不虚传,若不是着急要回去添加香火,否则我宁愿饿半个月肚子,定要弄一点来喝。”

    老道一听,浑浊的双眼瞬时一亮,开始滴溜溜的打转,随后加快了脚步嘟囔道:“你这是从何处听来,可当真!哈哈,快走,今儿我可要光明正大喝四月青,你可别拦着我,老道我这次要不醉不归。”

    约莫一炷香时间,驿道上面已经不见两人的身影。

    ……

    横正街头,人头攒动,半月一次的城中大集,一些乡镇百姓、山野猎户也开始摆摊吆喝:“野牛坳新抓的山鸡两只,大爷您赏个眼看下,要是喜欢,便宜卖您……‘’

    “新鲜芝麻菜嘞,水嫩得很,客官看一眼……”

    “磨剪刀菜刀嘞……”

    这般情前景,好不热闹。

    横正街中端,此时张家府邸外灯笼高挂,上面双喜字还带着墨香,显然是新挂不久;黑色厚重的檀木大门此刻两边站着小伙计,张员外在石阶上双手抱拳行礼招呼宾客:“稀客稀客,里面请,里面请。”

    张员外今日穿着湖州产的绸缎衣,腰间挂着铭文玉佩,体型憨态,腹部微微隆起,肥大的脸上堆着几分笑意。

    今日是张员外小女出嫁之日,而相许姻缘的对方听说是富商的公子,在物产富饶的宁州做盐铁生意,颇有分量。

    攀上了这层关系,以后在青州,张员外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无论是谁见着,都得要尊称一声张老爷。或者是这缘故,张员外底气十足,虽是臃肿的身材,今日站了一个时刻,也让未让人搀扶休息。

    与横正街相邻的文儒街,老道正系紧道袍,扶正道冠,梳理被汗水浸透的双鬓白发,虽是破落户的样子,老道也希望看起来体面几分。

    不一会老道正经魏然的吩咐着幼童:“小子,今日是张员外大喜之日,你可别坏我大事!”

    幼童擦了下鼻尖冒出的汗滴水,从腰间的布袋中拿出了麻饼,三口下肚,又咕隆隆的喝了一大瓢井水,不以为然的笑道:我们之前可是干过不少,可从未见你像今日这般紧张。不就是一个张员外吗?有什么好怕的。“

    “哼,无知小儿,一看就知道是山野村夫,没有见过世面。你可知道张员外在这青州城,盘根错节,关系疏通,可谓无人不知……”

    说这话的是旁边一个赶着空骡车的伙计,标准的马夫装备,手上拿着赶车的毛鞭,衣服上面写着“永和”二字,神情十足,不用说,肯定是城里势力颇大的永和镖局。

    青州地处偏远,四周环山,自古出城与他处相连,只有一条驿道,且难以越过群山,运送一些货物难免会耽误时间。

    有前人摸索出从莫竹山走过抄近路,而后经过水陆运河汇通,一路向南可达江南富庶之地,但山中多盗贼匪寇,货物长期被劫,往往物主人财两空,于是青州镖局生意越做越大,这永和镖局势力颇大,便是专为豪绅富贾走镖的,在道上颇有情面。

    只是寻常的富贾,已经是难以请动永和镖局,因此永和镖局上至镖主,下至赶车的马夫,骄傲之情油然而生,只是不知道今日这马夫,又是为何人走镖。

    幼童约莫是被突然开口讲话的伙计吓到了,开始不言语。

    小伙计洋洋自得的继续说道:“张员外祖上行医积攒了一些家底,仅在西城外便有良田百亩,家仆数十人,在这青州城,颇有盛誉,传至张员外手中,有经商头脑的他打通四方关系,吃遍八方,后花费不少银钱捐了个员外,又受官府的庇佑,在黑白两道,自有几分薄面。”

    小伙计停了一会,见老道与幼童无应答,有点自讨没趣的摇了摇头继续说:“你可别看张员外笑脸相迎,青州人盛传惹怒了张员外,你这辈子就算交代了。曾有人说一个叫花子走路时不小心撞到了张员外,不到半天的功夫,就被人丢在了北边的乱葬岗,被野狗吃得不剩,若是让张员外知道有人在背后说他坏话,哼……”

    老道看了一眼赶车的伙计,似乎是略有好感对他点头致意,转身接话对幼童说道:“兔崽子,你年纪还小,未来可期,今天给我好好干,可别出了岔子,老道我这辈子四月青都没有喝过瘾,可不想这么早就被人送去见阎王。”

    幼童听到老道的话语,吐了吐舌头,不竟打了一个浑颤:“这秋儿,可是真凉啊,老头,咱们今日不如就打道回府算了,麻饼难以下咽,但是能填饱肚子就行,你吃得再好,睡一觉起来还是不记得其中滋味,也无趣。”

    老道安慰着说:“不过你也别万分慌张,像从前来那样便是,出了什么事情,我顶着。”

    幼童故作神色镇定的问:“我们观里,只做方圆十里的事情,这么多年来,虽是常常出来进城赶集,但是未曾步入过张府一步,你是如何与张员外相识,寻得今日大事的?”

    老道哈哈一笑道:“虽说这观中,只有你我二人,但寻常坐于观中,也可知道观外之事,再说,我名声不响,但是也有几位老知己,中间托人带话,自然便找到了我。这种好事,我怎能错过。”

    约莫是时辰不早了,老道望了头顶一眼继续说道:“放心,我可想早点拿钱回去,去黄花岗的老李家打个五斤的松箩酒,你再去和昌记那里切两斤酱牛肉,就着油炸花生米,生活好不惬意,咱们爷俩虽生活困苦,可不能亏待自己。靠着百姓断断续续的香油钱,这将近吃了一个月麻饼,也着实委屈了你,老朽这肚子也没有油水了。走完这单,我们这个月也可暂且休息,走吧,看这时辰不早了,可别真误了吉时,到时候跑都跑不掉。”

    说罢,幼童就跟在老道后面一步不再言语,两人紧赶朝着张员外的府邸走去,留下一头雾水的赶车伙计。

    街上嘈杂鼎沸,人流拥挤,货郎挑着担子叫卖,地摊前面也是聚满了人,档口的酒楼喝醉的人划着酒拳,各种声音萦绕耳朵周围,今日张员外女儿出嫁,众多宾客道贺,跟着街上穿着华服的人群,不一会儿两人就走到了张府面前,张员外满脸横肉,正在抱拳相迎宾客,两边的仆人正声音嘹亮的拖着长音喊道:

    “檀记茶行掌柜送银壶一对、湖州丝绸六匹、滇南茶叶十盒,掌柜里面请儿。”说罢一个门童就带着客人进入了内厅用茶,等着婚席开场。

    “苏记烟行苏贤老太爷送太湖石一对、徽州松烟墨两案……”

    宾客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老道和幼童在旁边候了半柱香的时间,看着客人来的差不多,趁着此时人少,赶忙上去作揖行了一礼道:“恭贺张老爷,吉日嫁始影,幸得琯朗星。”

    张员外正在忙着拿手绢搽汗,瞥了一眼,见老道穿着破烂道袍,头发零散久未打理,幼童穿着布衣,身上还散发着汗臭味,赶忙捂住了口鼻道:“哪里来的臭要饭的,装神弄鬼,快滚。若是让我女儿沾了晦气,我把你们扔到河里去。”说罢,门仆就开始拿着棍棒走了过来,就要赶人。
------------

第二章 不速之客

    见门仆拿起了棍棒,老道赶紧再上前一步,声音浑厚的喊道:“张员外,老朽乃马踏岭道观的主事,受好友之托,携徒儿今日到此,颂宴会喜曲,为张大小姐祝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