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起源

    郑重申明,本故事纯属虚构!

    世界本无,混沌初开,以孕天道,起有吸引,物而聚散,形成空间。以亿万年为期,始有本源,空间、元素、吸引、命运、因果、时间、相对、记忆、永恒 、轮回、自然、信念,这十二为起源法则,因而有了这世间诸类。起源法则十二,聚而生树,名为神召,起先有神,后分正邪,诸神之战,天蹦地裂,后分七界,神、仙、人为三界,魔、妖为二界,鬼为一界。

    道曰:大道分阴阳,两仪定乾坤;万物人同宗,天地山水风。

    这是对的。

    诸神之战,波及神召,神召树上,有虫名明,后成琥珀,坠落紫苍。

    紫苍星,人曰:举头三尺有神明。

    紫苍星,汉明大陆,庐子国。

    秋收将近,耕夫把稻杆捆起来一堆堆地摆放在田头,准备挑回家中烧锅,孩童们在打谷场地上玩着推铁环,稻田的正中央是一条笔直的直道,哒哒里个哒,哒哒里个哒,一匹黑鬃马驰骋在直道上,尘土飞扬,马蹄声急。

    在庐子国都城南门护城河边,将士勒马停住。

    “来者何人?”城墙上护卫兵大声问道。

    黑鬃马上的将士从怀中掏出来一块竹牌拿在手中给他们看,道:“前线军报,速速开门。”

    桥板被放下,沉重的城门在二十多名士兵的推动下,吱吱呀呀地半开来。

    “驾!”黑鬃马一跃进入城池中。

    庐子国都城议事厅,国君庐义山坐在垫着狼皮的黑漆木椅子上正在听证处理国事,一名卫士轻履慢步将一筒竹简递给相国荀伦手中,相国荀伦打开来看后,眉头一皱对国君庐义山禀报道:“主公,舒国与巢国在庐江隔河二军摆开阵势准备互攻。”

    “哼,”国君庐义山道:“他两国年年征战,可苦了我国百姓。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天会有使者又来借粮。”

    相国荀伦道:“那主公这次是借,还是不借呢。”

    国君庐义山气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们两国每次相互攻伐,却都派人来我国借粮,不借就扬言来攻,好似我怕他们是的。寡人这次决定谁也不借,看后事如何。易将军呢?”

    “末将在。”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答道。

    “你是怕舒国将士来攻呢?还是怕巢国将士来攻?”庐义山问道。

    “禀报主公,”易将军道:“臣及臣以下将士皆不怕,怕他个甚?全国上下百姓早已同仇敌忾,懊恼不已,就因为我国小,就应该被如此欺辱吗?这几年臣训练的易家军也早已摩拳擦掌,枕戈待旦了,臣……”

    “那请问易将军,”相国荀伦问道:“要是舒、巢二国一起来攻,又怎么办呢?”

    “这……”易将军道:“这断然不可能,舒、巢二国年年相战,早已结下血海深仇,又怎么可能联军一处,来攻打我庐子国呢。”

    “易将军难道没听说过狼狈为奸?我就问,他二国若是真的联手来攻,易将军有何把握可以退敌?”相国荀伦问道。

    “这,这,这……”易将军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然后虎躯一震,单膝跪地抱手道:“臣及臣以下将士愿为主公留尽最后一滴血。”

    庐义山上前将易将军扶起来,对相国荀伦道:“荀相国言之过及,虑之过及了。”

    “主公,”相国荀伦语重声长道:“履不必同,期于适民;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民之四欲,佚乐,富贵,存安,生育;民之四恶,忧劳,贫贱,危坠,灭绝。牧民之道在于满足民之四欲,去民之患在于消除民之四恶。以民之心为心,与民之心相印。当今我国国泰民安,将士久不经战事,百姓恶战,主公何必逞一时之快,冒国破之险,他二国要粮食便给就是,主公当继续励精图治,广修水利,开垦荒田,那躲避战乱的难民必定来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假以时日彼消我长再兴义兵……”

    “哼,”庐义山道:“荀相国也未必太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了,恐怕是荀相国怯敌畏战吧。”

    相国荀伦思虑片刻,双手脱帽郑重地执于手中道:“既然主公一意孤行的话,臣愿请辞。”

    “荀相国,”庐义山道:“你这又是何必呢,我可以听你的,但也不能凡事都听你的。这事其中利害寡人已然明了,但寡人意已坚决,不会再借粮食,此事就不必再议了,我们还是商量一下,秋后祭祖的事宜吧。”

    相国荀伦一言不发,将官帽递给卫士,作辑三次退出去了。

    荀伦回到家中,叫来管家,嘱咐夫人收拾一切准备离开庐子国。

    荀府管家问道:“主人这是为何?”

    荀伦:“你不必多问,按我说的收拾好一切。”

    荀伦夫人:“那我们将要去哪里?”

    荀伦背起手来望了望天叹道:“也只有北上,去颖上投靠我叔父了。”

    午后,金鱼池,凉亭中。

    二名侍女正在往金鱼池中投放鱼食,亭中的石桌上放着些水果糕点之类的吃食,坐在庐子国国君身边的正是他的王后箫氏。

    箫氏问道:“夫君为何闷闷不乐?”说着她怀中刚出生七个月的男孩儿哭啼起来,她晃了晃。

    庐义山接过那男孩儿双手掐着他胳肢窝举起来道:“还不是那个荀相国,每每议事,只要寡人不依,就拿辞官唬人。”说完,男孩儿向他胸前呲出尿来,庐义山笑着摇了摇头,逗了逗他的儿子,将他又递给夫人,接过夫人的手绢,在胸口衣服上擦着。

    箫氏将儿子放入怀中,解开衣领将乳放入儿子的嘴中,男孩儿吸了几下又哭。

    庐义山擦好衣服上的污渍,从脖子上解下来一块琥珀石,在他儿子面前晃了晃,逗了逗道:“是不是,想要这个呢,这个可是我们庐家祖上传下来的,好吧,知道你喜欢,为父的送给你便是了。”庐义山要把手中的琥珀石吊坠,往男孩儿脖子上系。

    箫氏笑着看到,摸着琥珀石的儿子果然不哭了,二人笑起来。箫氏道:“那荀相国素有大才能,这次又是为什么事?”

    庐义山道:“还不是舒、巢二国借粮的事。”

    “这舒、巢二国也奇了怪了,莫非又要打仗。”

    “嗯,是的,已经在庐江对上了。”庐义山道。

    箫氏道:“那为什么都要找我国借粮呢!”

    “你也觉得好气,是不是夫人。荀伦居然说还得借,我不依,他那倔脾气就上来了。”

    “国中大事我妇人家怎么懂,我只盼儿与夫君安好便是。”箫氏道,她把头依偎在庐义山的肩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