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学童遇乞丐
列国神仙传
作者 高原鬼手
第一章 学童遇乞丐
巩伯国是一个最小的公国,地域不过百里、人口不足万人,虽然周边列强环伺、征战连年,但因巩伯国是周室嫡传,还是给留了颜面,受到一定的尊重,以至数百年有惊无险延续至今。距公国三十里有一个小镇叫云梦镇,因它在云梦山下所以得名。镇子虽小却很繁华,在那样一个战乱血腥的年代,这里还算安静,居民还算衣食无忧。
那是一个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下午,小镇上唯一的学堂正在授课,先生姓徐,是一个老学究,也是镇上公认的最有学问的人。当然陆小仲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父母亲才是镇上最有学问的人。但父亲曾严厉的告诫他,不得对外人说,说了就罚站一个时辰,不准吃饭。 陆小仲是学堂中十几个学童之一,今年七岁,是徐先生引以为骄傲的最好的学生。当然徐先生不知道,其实他早在三岁时,就在父母的辅导下开始识字,六岁时已经遍读经史,颇有见地,只是这些都是父亲绝对不允许他说出去的。
父亲叫陆诚一、母亲叫李三娘,他们不是什么显赫人物,甚至很普通,只是一个粮店的老板。说是老板,其实店里只有他们两口子操持,生活仅够温饱。老师现在给他们教授的内容,是一篇叫“史籀{zhou}篇”的课文,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儿童启蒙读物,据老师说是周宣王所撰。徐先生一上课就开始挨个让学童背诵课文,这是给他们留的作业。大家都很紧张,但陆小仲却很享受这一时刻,因为他永远都是最后一个背诵,说是考核,倒不如说是表演更为贴切,这是他受赞扬最多,也是他最得意的时刻。
父亲曾经说过他,要他收敛一点,甚至要装出背不出来的样子,不要太张扬。他当时唯唯诺诺,心里却不以为然,再加之,童心的虚荣作怪,他反而更加过分,把得意和骄傲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脸上。因为这里的学童半数以上,都是里长亭长的公子,还有镇上富户的孩子,他在家境上是没有优势可言的,他只能在学业上拔尖,才能获得一点点尊严,所以他不会放过这仅有的机会的。
大家开始背诵课文,只有两个学童背诵出了全文,尽管难免磕磕巴巴,但已经很不错了,受到老师的首肯。其中一个是陆小仲唯一的好友,他叫魏缭,比陆小仲大一岁。父亲也是做小买卖的,比陆小仲家稍微富裕一点,他们两家还是邻居。等到就剩陆小仲的时候,徐先生的表情就一下变得亲和起来,一脸笑眯眯的样子看着陆小仲说,小仲该你了。
陆小仲就站起来说,是先生。然后开始背诵。
他在三岁的时候对这一篇文章就已经倒背如流了,自然背诵起来顺风顺水,不但吐字清晰,而且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他背诵完毕,老师就带头为他鼓掌,底下的学童却很勉强,甚至对他投来嫉恨的目光,只有魏缭对他报以赞赏的笑容。
于是,徐先生就又开始了一如既往的训诫,无非是夸赞陆小仲聪明用功,其他孩子愚钝懒惰。还有三个成绩最差的被罚站听训。
中午下课,陆小仲照例还是与魏缭同行,路上几个官家子弟难免恨恨的盯着他们,口出不逊。甚至有个亭长的儿子叫冀尚的,他就是被罚站的三人中的一个,走上前诟骂陆小仲,说:你别太得意,小心你的狗头被打爆了,哪天叫我爹把你家的店也封了,叫你喝西北风,看你还显不显?
陆小仲家教很严,父亲说过,他如果跟别的孩子打架,无论曲直都先打他,所以他不敢回嘴,但还是骄傲地昂着头,一副藐视的样子,继续前行。
这种沉默的藐视,更激发了冀尚的怒火,他咬牙切齿几乎要冲上来厮打陆小仲。还是魏缭聪明,马上机警的申斥他道:“冀尚,你不要太过分了,如果你们打了我们,我们就告老师,然后老师就会找你们的家长,你们也没有好果子吃!”
这样的吓阻,还是很有用的,冀尚还有那些跃跃欲试的官家子弟,果然就止步,虽然还在不三不四地诟骂着,却也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远去。
当快到家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对衣衫褴褛的人站在魏缭家门口。那是一老一小,老的已经很老了,看不出实际年龄,大约五十到七十吧!一脸憔悴骨瘦如柴,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小的是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和他们年龄相仿,尽管面黄肌瘦,可一双大眼睛却灵动有神,只是眼中充满了哀怨和悲凉,让人看了心中会因怜悯而疼一下。
魏缭就上去问道:“你们是谁?是来我家的吗?”
老人就谦卑地说:“少爷回来了,我们爷俩是逃荒的,实在饿得撑不住了,想讨点吃食,大人还好,我这孙女太小,怕是饿的不行了。”
那年月兵荒马乱的,经常有邻国的难民来讨饭,所以也就习以为常了,只是以前从没见过这爷孙俩。魏缭就说:“你没进我家要点吗?”
魏缭说完就后悔了,他多余有此一问 ,他的爹妈是从来不施舍的,家里的剩饭剩菜是要喂猪鸡和狗的。他有些尴尬地扫了一眼陆小仲,觉得很没面子。心想,这一老一小这么可怜,怎么能等同于其他的难民,爹妈也真是的,给点吃的就过穷了吗?
老人面有难色地说:“嘿嘿,老爷太太说家里没有剩饭了。”
陆小仲就说:“我家在隔壁,你们等着,我去给你们回家找找。”
老人就连连打躬说:“谢谢少爷、谢谢少爷。”
陆小仲正要跑回家,却被魏缭拉住,说:“在我家门口,怎么能让你回家去拿?你们等着,我这就回家去拿!”
魏缭拉开门就进了家。陆小仲心中就暗暗发笑,魏缭很要面子,要不让他回家去拿,他会生气的。他知道魏缭也是天资聪明、秉赋过人,与他不相上下。只是他的父母除了会算账,不识几个字,所以好像学习不如他。他趁着这一段间隙,就和这一老一少闲聊起来。
一问才知道他们是魏国人,姓智,老人单名一个博字,其实才五十多岁,只是多年在外流浪,显得衰老一些。小女孩叫隐娘今年七岁。略识几个字,是爷爷教的。
这时,魏缭又跑了出来,神秘的摆了一下手,把他们领到远离家门的路边大树后,回头看了一眼自家大门,见没人出来,就从怀里掏出两块还热的米糕递给老人和隐娘,说:“吃吧!刚出锅的。”
隐娘接过米糕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老人却捧着米糕连连作揖打恭,连声道谢。他俩就像大人一样说,这没什么,谁都有为难的时候。老人很感动,又从陆小仲嘴里知道了他们正在读书,就夸了他们两句鹏程万里、出将入相的话。看来老人过去读过书,好像很有知识的样子。老人刚说完,隐娘已经吃完了米糕,眼睛不由自主地又盯住了爷爷手上的米糕。老人就又掰了一半给她,她却死活不要,说自己已经吃饱了,要亲眼看着爷爷吃掉米糕,她才罢休。
爷孙俩在争执当中,陆小仲和魏缭对看了一眼,心里都明白,饿极了的人两块米糕是吃不饱的,陆小仲就说:“你们别走,等我回家再看看有什么吃的。”
魏缭就不屑的瞟了陆小仲一眼,得意地说:“早就知道你要来这一手!别去了,你看这个!”
陆小仲一看,魏缭从兜里掏出两个铜子,塞到老人手里,然后又瞟了家的方向一眼,有些紧张地说:“你们快走吧,我爹要知道了非得打我不可。快走、快走。”
于是老人又千恩万谢地说了几句,才拉着孙女急急地走了,陆小仲又追上去对隐娘说:“挨着他家西面是我家,你无事时,可以来我家找我玩耍。”
隐娘连连点头答应。陆小仲是在暗示他们再没饭吃的时候,可以来他家。老人没再说什么,只是喃喃的念叨说:“活菩萨转世啊,这俩孩子以后会成神仙的。”
看着这一老一少渐渐远去,陆小仲和魏缭心情都不太好,过了一会,陆小仲开始担心起好朋友来。他对魏缭说:“你偷了大人的钱,今天会挨打吗?”
魏缭做了个鬼脸,笑道:“应该不会,钱是我的压岁钱,不是偷的。大不了待会儿吃一个米糕就行了,晚上饿了再去厨房找呗。”
陆小仲也笑了,拍了他一巴掌说:“真有你的!那好了,我该回家了,要不我爹妈又该着急了。”
------------
第二章 疑窦
第二章 疑窦
陆小仲回到家后,父母正在焦急的等他。李三娘说:“怎么才回来?你爹正要去找你呢。”
陆小仲就说:“我和魏缭在他家门口碰到一个要饭的,一老一小挺可怜的,魏缭回家给他们拿吃的,所以我耽搁了一会,其实就在家门口,你们一出门就看见我了。”
陆诚一就警觉地问:“什么样的人?”
陆小仲就把事情经过描述了一番,陆诚一这才放下心来。陆小仲见父亲没责备自己,就说:“我都七岁了,学堂又没多远,你们担心我干啥?我自己能照顾自己的。”
父亲没说什么,母亲就端上饭来,大家开始吃饭。母亲边盛饭边说:“现在世道这么乱,要饭的里面也有坏人,我们怎么能不担心呢?”
陆小仲说:“那样的一老一小,怎么会是坏人?我们不应该帮他们吗?”
父亲也说:“你说的那一老一小,应该不是坏人,帮一帮他们也是应该。不过,凡事还是要多加小心,坏人头上又没有写着坏人的标签,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分辨出来。”
母亲也说:“是啊,有许多刺客、暗探、公人,就经常扮成流民、乞丐、游方郎中、道士之流出来刺探消息,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辩得清呢!”
陆小仲就很诧异:“啊?还有这等事?他们刺探什么消息呢?我又能知道什么消息?”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