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第一部分 道德经部分
第一部分道德经部分
------------
第一章
【原文】不上贤[1],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2],使民不为盗[3];不见可欲[4],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5],实其腹,弱其志[6],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7]、为无为,则无不治[8]。【注释】[1]贤:上,同
“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2]贵:重视,珍贵。
货:财物。[3]盗:窃取财物。[4]见(xia):通
“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5]虚其心:虚,空虚。
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6]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7]敢:进取。
[8]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
“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解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尚贤:标榜贤良,崇尚有为。
“尚贤”是专制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它的实质就是
“贤人政治”。贤人政治就是与
“法治”相对立的
“人治”。在专制社会里,贤与不贤,是以统治者的利益标准来衡量的,符合统治者利益需求的,树为贤人,可得高官厚禄,从而名利双收。
尚贤的结果,是使人们在权力的诱惑下争做表面文章。因此,贤多是假贤。
有道之世,尚法不尚贤,法律高于一切。只有在法制社会,才有不争名、不争利、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真贤涌现。
难得之货:凭借正常手段从正常渠道难以得到的东西,泛指钱财。有之则贵,无之则贱,致使人的欲望膨胀而成为盗贼。
见可欲:见,通
“现”,呈现、炫耀的意思;可欲:可以使欲望膨胀的东西,指美色。欲可抑不可纵,统治者不炫耀美色,人们不因此而迷乱心性。
心性不乱,则身心健康,社会安定。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圣人之治,即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虚其心,即正心,这是修练道德功的首要条件。
练功的时候,要平心静气,忘怀名利得失,扫除心中的一切私心杂念。
心虚则气聚,气聚则神凝,神凝则朴生。虚其心不是让心空着,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而是积极主动地打扫出洁净的家园,接纳那至诚不移、至高无上的心灵。
它是转变人们的观念,实现返朴归真的必要条件,是人的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
当今社会,人们不是
“虚其心”,而是
“实其心”,权力、金钱、美色充满心田,终日心事重重,劳苦愁烦。一虚一实,则圣凡有别。
虚其心是道家的人生法则。基督教则不同,它的人生法则是
“交托”,就是把自我一切交托给上帝,让上帝来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是唯心的、消极的、被动的。
佛教的人生法则则是
“放下”。佛教认为,人生来是苦的,一切改变现实的努力都是枉然,只有持斋念佛,来世才能进入极乐世界。
这种放下一切,寄人生希望于来世的思想观念无疑是消极的、悲观的。
——这是宗教化了的佛家思想。本来,佛家的
“放下”同于道家的
“虚其心”。佛家认为,现象世界的一切是虚幻不实的,只有放下对表面现象的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觉悟人生,修得六神通。
虚心、交托、放下,虽然都含有顺其自然、不执着于自我的意思,但因其世界观不同方**就不一样。
实其腹:正念既来,则心平气和,此时,精神内守,外欲不生,身心放松,呼吸自然。
以后天之气,炼液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待到精足、炁满、神全,则小腹如孕妇一般,这才是真正的
“实其腹”。弥勒佛的海肚,不是吃出来的,那是修炼有成的象征。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的不是精足、炁满、神全,而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388
7389
7390
7391
7392
7393
7394
7395
7396
7397
7398
7399
7400
7401
7402
7403
7404
7405
7406
7407
7408
7409
7410
7411
7412
7413
7414
7415
7416
7417
7418
7419
7420
7421
7422
7423
7424
7425
7426
7427
7428
7429
7430
7431
7432
7433
7434
7435
7436
7437
7438
7439
7440
7441
7442
7443
7444
7445
7446
7447
7448
7449
7450
7451
7452
7453
7454
7455
7456
7457
7458
7459
7460
7461
7462
7463
7464
7465
7466
7467
7468
7469
7470
7471
7472
7473
7474
7475
7476
7477
7478
7479
7480
7481
7482
7483
7484
7485
7486
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