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1:武当怪道
山路漫漫,崎岖而陡峭,正值初夏,草长林密,一条被前人万千次踩踏而隐现的山间小路蜿蜒而上。[燃^文^书库][]
晨间弥漫的山雾突然被一个少年的身形打破,这少年负重而行,挑着两个巨大的水桶,足有百十来斤,但行走间,却是平稳异常,九成满的水桶没有丝毫水珠溅出。
这少年约十三四岁,打着赤膊,裸露出古铜色的背脊,虽然显的有些瘦弱,但肌肉却是棱角分明,面容虽算不上清秀,但眼神极为灵动,而且步履轻健,呼吸也有着独特的节奏,负重而行,额头上却没有一滴汗珠。
仰启玄天大圣者;北方壬癸至灵神
金阙真尊应化身;无尚将军号真武
威容赫奕太阴君;列宿虚危分秀气
双睛掣电伏群魔;万骑如云威九地
紫袍金带按神锋;苍龟巨蛇捧圣足
……
这少年吟唱的乃是《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虽然他还不是很明白这神咒妙经中的意思,但长时间吟唱不仅朗朗上口,心境也变的平和了不少,挑着两个大水桶爬山,也不觉的太过辛苦,而且山风相和,风吹林动,似乎整座大山都在回应着少年那清亮的歌诀。
要知道,这少年担水攀爬的七星峰乃是武当七十二峰之一。
武当山,乃是道教名山,相传也是真武大帝的道场,而这少年名为易羽,七岁那年,父母便不知所踪,自此之后,便一直被寄养的武当山上,由一些道士教文识字,平日里接触最多的都是一些道门典籍。
此时,刚刚进入八十年代,一个混乱时期结束,国内一片萧条,百废待兴,武当山经历一场浩劫之后,许多道门秘典要重新抄录,各个大殿供奉的神像也要修复,山上的道士全都忙忙碌碌,而担水劈柴这一类的粗活,就由修行弟子来承担了。
易羽虽然不是道士,但也承担了七星峰挑水做饭的工作,这工作虽然粗重,但却锻炼了他的体格,而且身形也越来越灵动。
七星峰上只有一座三元观,虽然是武当山的七十二峰之一,但那个年代,却是水电不通,连山路都没有修建,更是少有游人踏足,观里的道士也是不多,除了掌管三元观的孙道人之外,就只有胖陈、刘康、二虎等寥寥数人,其中,胖陈和刘康是孙道人的弟子,入观多年,已正式皈依了道门,而二虎和易羽虽然在三元观的时间已是不短,但一来年幼,二来没有正式的师承,连道童都算不上,无人管束,倒也清静自在,好在易羽自律性较强,行事倒也稳重,而二虎子虽然年长两岁,性子却是毛毛燥躁。
易羽将两桶水倒入了三元观后面的大水缸之中,便到膳房开始做早膳,山中道士修行清苦,每餐也只有一份清菜,一碗白饭,易羽手脚麻利,很快就准备好了。
此时,日头才渐渐升起,山间的雾气也缓缓散开,易羽看着胖陈刘康等人睡眼朦松的走出房来,并没有与他们一起用早膳,而是将饭菜装了食盒,向七星峰后山走去。
七星峰后山更为险要,有些地方根本无路可走,易羽手脚并用,沿着山壁攀爬,在一处突起的平台上,才微微喘了一口气,回身望去,身下云山雾绕,异常险要,更有一股磅礴之气显露出来。
这平台足有数丈方圆,在靠近崖壁的一侧,有着一个狭小的洞口,七八岁的孩子或许还能爬进去,易羽的身材虽然消瘦,但也是钻不进去的。
易羽如平时一样,上前将食盒放在距离洞口三步远的地上,借着射出晨时的微光,看到那熟悉的身影端坐不动,身披道袍,看不清五官面貌,但易羽却有一种莫名的亲近之感。
自三年前开始,他除了从山下挑水上七星峰,便又多了项工作,每日早晚送饭菜给这位老道士。
也不知道这老道士是被人关在山洞之中,还是在闭关潜修,总之,应该是已有一定的年月了,这老道长年居于洞穴之中,但精神却是极佳,而且在昏暗之地,目光却显得更加明亮。
这老道行事颇为怪异,山上的道士在私下里便叫他怪老道,但易羽却知道这老道确实有些真本事,或许是与易羽投缘的关系,这老道时常在他面前展现出一些奇妙的神通,如吞云吐雾、神光滚动、或是隔空取物,每每都让易羽吃惊不已。
但观中的孙道长却说那些都是骗人的玩意儿,怪老道也不过是个疯子,当年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钻到了山洞中,发誓终生不再出洞。
易羽倒是喜欢常来怪老道这里,这老道有时还会说些他听不懂的话,似是在讲解道经,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不论这老道说些什么,易羽都会强行记下,回去再细细琢磨,倒是越来越觉的有意思,有时还会与这怪老道聊上几句。
唰!
微风拂动,地上的食盒已消失不见,但只是几个呼吸之间,食盒又再次出现,但里面的饭菜已被扫荡一空,显然这怪老道显然并没有领会道家细嚼慢咽的养生之道。
易羽倒是见怪不怪了,上前将地上的食盒收了起来。
“小子,那卷《太上感应篇》读的怎么样了?”洞穴中传来了一个浑厚而苍老的声音,似乎是因为洞穴中的回音,声音显的有些飘渺。
《太上感应篇》是道门的劝善书之一,不知道是何人所著,极为经典,通书一千余字,字字蕴含天道至理,借太上之名,阐述天人感应,数日之前,这怪老道曾手书了一篇,随手仍给了易羽。
“读是读了几遍,但就是不明白什么意思。”易羽笑嘻嘻的说道,这篇道经显然对他来说太为深奥了一些。
“哼,不要偷懒,多读几遍,对你没什么坏处,”这怪老道似乎是拿了一根草棍在剔牙,哼哼唧唧的说着:“道家典籍,讲究的就是一个悟字,十遍不通,百遍通,一通百通,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我若解释,倒是影响了你的悟性。”
“是,弟子记下了。”易羽嘻嘻一笑,急忙说道,虽然对这怪老道发自内心的尊敬佩服,但却并没有拘束之感。
“别,可别在我面前自称弟子,我可当不了任何人的师父。”那怪老道的声音忽然一变:“若你再自称弟子,便滚下去,再也别上来了。”
易羽知道这怪老道的怪病又犯了,连忙嬉笑着岔开了话题,又听这怪老道讲解了几句道经,这才收拾了碗碟下了后山,向三元观行去。
易羽返回三元观,用罢早膳,便进入到了大殿之中。
道士的生活清静而乏味,三元观又是偏僻之地,没有游客的打扰,可谓是真正的清修之地,孙道人性子和善,平时喜爱钻研不善责罚,胖陈和刘康这两个道士当的是得过且过,经书典籍更是翻阅的极少,此时已不知道溜到哪个道观玩乐去了。
至于二虎,与易羽年龄相近,但个头却要比易羽高上一头,而且生的极为壮实,根骨不错,虽然偶尔欺负一下易羽,但两人之间的交情确实不错,此时似乎也不在三元观中。
而孙道人只是专注于手上的经书,连头都没抬,根本没有留意到易羽进来,易羽自然也不会去打搅他,只是轻手轻脚的将大殿打扫了一遍。
大殿上供奉的便是真武大帝,脚踏玄龟,手执蛇剑,不怒自威,让人不由自主的心生拜服之感,当然,三元观中的真武大帝像无论大小还是尊贵程度都远远及不上紫霄宫和金顶的那两尊,但也有数百年的历史,而且躲过了十年浩劫,保存的也是十分完整。
易羽清水扫地,去尘抹灰,将大殿收拾干净,并将两侧书架也整理了一番,便抽取了一本道经,离开了大殿。
武道山乃是道教名山,道门经书自然不少,除了那些孤本和前辈的手抄本保管的极为严密,其他的经书倒是并不禁止门下弟子借阅。
回到房中,易羽翻开了手中的经书,是简本的《道意解说》,也是道教入门的几本道经之一,怪老道曾说过,越为简单浅显的道理,越能显露人心,越能感悟天道,多读一些总没有坏处。
正在诵读间,易羽忽然感到脑后一痛,回头看去,一个粗壮的半大小子蹦了出来,个头不小,虎背熊腰,但脸上仍有一丝稚嫩之气,却是刚刚从山下回来的二虎。
“我说你小子成天闷在屋子里看这些闲书干啥,山下的精武功夫院今年正式开院传功,以你的体质,不练武都可惜了。”
“早听说了,不过,精武功夫院所传的不过是教些花拳绣腿罢了,而且大都是为了表演而已,早已失去了武当绝学的精要,那等绝学,不学也罢。”易羽的声音微微带着一丝不屑,见识了怪老道的神通手段,易羽怎么可能看的上武校性质的精武功夫院。
在武当山上,真正的道士都是修身养性,也确实有些武学大师,放到华夏任何一场武术比赛之中,就算不是第一,也是第二第三,但这等宗师级的人物,却极少抛头露面,更不可能登台表演。
精武功夫院中所传的推手、散扑、游身八卦连环掌之类的武学,也都是些架势,真正的精要,是不可能传出去的,就连胖陈、刘康这等正式的道士,都接触不到。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3315
83316
83317
83318
83319
83320
83321
83322
83323
83324
83325
83326
83327
83328
83329
83330
83331
83332
83333
83334
83335
83336
83337
83338
83339
83340
83341
83342
83343
83344
83345
83346
83347
83348
83349
83350
83351
83352
83353
83354
83355
83356
83357
83358
83359
83360
83361
83362
83363
83364
83365
83366
83367
83368
83369
83370
83371
83372
83373
83374
83375
83376
83377
83378
83379
83380
83381
83382
83383
83384
83385
83386
83387
83388
83389
83390
83391
83392
83393
83394
83395
83396
83397
83398
83399
83400
83401
83402
83403
83404
83405
83406
83407
83408
83409
83410
83411
83412
83413
8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