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 :大津风云第一章 :年少秀才

    天脉大陆大津国南部山区,万峰耸峙,千沟百壑,群山环抱之中,恰有一山间平原丘陵地带,东西长二百多里,南北宽一百多里,明新州的州城正座落于此一地带的中部全文阅游之天下无双。

    大陆上的城镇大多择水而居,一是为了人们生活上的便利,二是其传统的风水学上所讲的“得水为上”一说,明新的州城亦不例外。

    明新江,其水发源于东南五百余里处的飞龙山,绕城而过,向西百余里之后再转向北缓缓流去,曲折逶迤千有余里。

    关于明新州其名称的来历,流传甚为久远,由官府编著的《明新州志》里面颇为有板有眼,郑重其事的这样写着:

    “盖于古时,州境之内,万山之中,天柱之上,尝于日入天暗后,登巅西望,日影犹印空中,如新日再复出现,故名“明新”。后有人将山中天柱削坏,以致山移柱崩,江河倒转,日影不复如前。”

    然而,对于这种说法,就是明新州的当地人也会嗤之以鼻,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它,毕竟,这太过于违背常理。

    因为按州志上所说的,那可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或者是时光倒流,令人不可思议。

    但,无论人们相信与否,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几万年以来,这个神奇的传说就如流淌不息的明新江水,悠然不止,一代又一代默默地传承了下来。

    初秋黎明,天高露浓,西边天际依然悬挂着一轮皎洁的弯月,正向宁静的大地不断地挥洒着清冷的凉光。

    第三道鸡鸣声尚未叫唤起来,州城南郊二十余里的文理村周围成片成片的竹林、果树、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演奏着秋虫的唧令交响乐曲。

    乡间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一颗颗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纤细柔长的枝条,随着秋风闻风舞动,婆娑的荫影,时隐时现,变动不居。

    村子里面的绝大多数村民们,如同大陆上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经过白天秋收的劳作,此时,还在深沉的酣睡中。

    当然,在这个平常的表面之下,有一个年轻人的情况就显得特殊一些了——

    文理村的外围,西边半里之处,有一座约十丈许高的圆形山墩,状如满月,山顶十分平缓,约莫有十来亩宽,上面种了很多高大乔木和果树,东边有一两亩大的渔塘,三间东向的青砖瓦房子正建于此塘之后,被掩盖在郁郁葱葱的树枝中校园全能高手。

    让人奇怪的是,诺大之房子,只有一人在里面居住,而且那个人居然还是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人。

    “哗啦!……”

    一团成人拳头一般大的五彩亮光在他的瓦房上突兀地出现,定睁一看,赫然系一发光的滚圆状的珠子,似金非金、似玉非玉、似石非石,显得灵性十足,任是人见了之后,都会产生撮为已有的念头。此时,它以流星闪电之速,神奇地毫无声响地连连穿过房顶和蚊帐,呼地就进入到他的心口之中,就赖着不走了!

    随即,他的身体连同五彩亮光一起慢慢地朝着房顶飘去,霎那间,如之前亮光一样连连穿过那些障碍物轻飏到达百丈空中。

    “嗯!我怎么会又飞出来了呢?”,少年好生奇怪,但又显为不是非常陌生,只是抬起如星双眸,望了望头顶上无比明晰的弯月,又暗自思量道:“别想那么多了,如此空间飞行,良辰美景无限,先四处走走看看再说。”

    “刷!……刷!……刷!……”

    似乎是身不由已,又好似随心所欲,随即在天上飞翔……

    不到片刻功夫,亮光不知从哪里竟然找来了一光头全身透明的小孩,带他去周游了很多地方,而且大多是寻找什么宝物,比如一些闪闪发光的石头、一些奇形怪状的兵器、甚至是房子、船舶、植物之类的……随着那些东西的增多,他的力气也不断变大、变强……

    于是,他开始去一些更为神奇也危险就是博览群书的他也闻所未闻之地方,在那里,有快乐似神仙的生活,也经常与一些人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动物争夺打斗,有时候打赢了,有时候甚至是遍体鳞伤……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些动物和人也变得越来越大,甚至较之他所见过的大山还要大上几十倍、上百倍,且开始不停地大呼小叫,散发出一股股毁天灭地的能量,群起围攻他,眼看自己就要化为齑粉一命呜呼之时,突然,一股比他们悉数加起来还更为强大百倍的力量从心头如海啸般涌出,顿时一片光明大炽、翻天覆地……

    “啊哟!……”

    柳义猛然地大叫一声,从床上直直坐起来!

    “……又是那些怪梦!”

    借着屋顶瓦片微小的缝细中透过的朦胧月光,看了看周围屋内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环境,不由一阵苦笑,随手抓起放在枕头边的衣裳擦了擦身上由于做梦惊吓出来汗水之后,顺手套在身上,系好,穿上布鞋,胡乱地叠了一下被子。

    象刚才之类的怪梦,记得自从懂事的时候起,就一直陪着他一路走来,只是让人十分奇怪的是:在做梦之时,里面种种发生的景像,如五彩珠、自已飞翔、寻宝、打斗等等都是十分地清晰,就好似平时亲身经历一样;可是,待其将醒未醒之时,那此景像也仿佛如退潮的海水一般哗啦啦地退去,随后整个头脑陷入一片黑暗之后才清醒过来;一回想,它们竟然变得隔了千万之久,无比模糊,只记得一些零碎的、似有似无的念头。

    “怪力乱神!不过幸好只是在梦中而已,呵呵!!”,想到这些,他又坐在床沿上咧嘴笑了笑,喃喃了几句。开始的时候他还非常害怕,但是后来见多了,自己的身体还精神都没有什么问题,便不再担心。

    接着,摸索到大厅正堂前面的桌子旁边,找到了固定放置于桌上正中位置的“火镰”,取出火绒豆许,放在石上,再用旁边的铁刃猛然一撞,“咔嚓”,黑暗中顿时擦出点点火星,“呼!”,火绒瞬间燃烧起来,并被点上灯芯,“哗啦!”,刹时橙黄色的灯光透亮了整个屋子。

    柳义今年已满十六岁,中等身材,相貌也甚为普通,只是体格极为健壮,双眉比常人要粗黑些,眉尾稍往上翘,双目精光内敛,透出坚毅之神色。

    其实,他的祖上并非明新州的当地人,实为距此数千里之遥的龙化州人氏,先辈曾出过武进士,系当地一小望族。

    祖父是当时有名的神医,同时也是身怀武艺,但在其年轻时竟然得罪了一权势滔天的世家官僚,在那里呆不下去了,就宣布从柳家的家族中分出,并与之撇开关系,形同井水不犯河水,随之才流落搬迁到这边。

    其后,凭着高深的医术,风栉雨沐,早出晚归,勤俭持家,终于在晚年时,置下了些许产业,包括文理村的这个祖宅及周边几十亩山地。

    父亲柳敬倒也能继承祖上的医术和武艺,十五岁时就随其父行医,始终坚持“治病救人”和“医者父母心”的祖训,劳劳碌碌,饱经风霜,三十岁那一年,他用积攒多年的银两,在州城东门街一当行处盘下一个铺面以及后排的几间房子,开了一家名叫“仁和堂”的医馆,并把全家人都搬到了那里定居了下来。

    至此,终日四处奔波的游方郎中生活才有所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坐在医馆里面帮人诊治,兼收购贩卖些药材,由于为人诚实守信,医术精湛,价钱公道,童叟无欺,平时甚至也常周济一些穷苦人家,从医三十五年以来救死扶伤,助人无数。

    母王氏,随父打理医馆。

    柳义有一兄一弟,其兄柳仁年已二十,为人纳言敏行,精明强干,自幼不甚喜诗书,迷心于研究岐黄,坚持不懈,以继承祖上的医术和武艺为已任,常怀救人之心,为柳敬当前之医馆中的最大助力。

    其弟柳智,年方十岁,聪明伶俐,性甚机敏,正在老家文理村跟随一个叫“孟夫子”的文武全才的长辈,并在他的私塾中读蒙学。

    和父亲及大哥不同,柳义对于祖上之医术,只是浅偿辄止,掌握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艺而已。

    但不知何故,他竟然自小便对天脉人传统的文武之道相当感地兴趣,在习练家传及各种武学之时极为上心,甚至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同时,为人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不但精研了四书五经等经典,还广泛地涉猎到道、墨、兵、杂等多家书籍及领域。

    自七岁经父亲“易子而教”,拜“孟夫子”为师进入蒙学以后,十四岁时竟然通过乡试中了秀才,得了功名,并获得朝庭每月拨付一两银子的固定俸禄,惹得整个东门街的街坊们羡慕不已,人人都说柳家祖上积了阴德。

    父亲柳敬对此则不以为然,认为柳义博闻强记,性格坚韧,文章也写得不错,今后通过科举中个举人、甚至是中个进士什么的,金榜题名应该没有问题,确实也是一件光耀门庭、出人头地之事。

    然而,当今大津国之官场已远非如同往日清明,大多为世家豪门所把持,异常的黑暗和龌龊,没有靠山没有势力之人,在官场里面十分难混,搞不好就是一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极有见地的柳义也是深以为然,接下来就再懒得去考什么举人、进士了。

    毕竟以他的为人和个性,一般官场里面的卑躬屈膝和谄谀取容已是让他望而却步,如果还要非对那些世家豪门奴颜婢膝、吮痈舐痔才能够获取富贵,那么,就是把他打死,也不会去做那些事情的。

    对于未来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他目前认为自己还比较年轻,今后或许是经商?还是教书?亦或是又回过头去跟父亲学医?……都没有定下什么具体的目标。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557 19558 19559 19560 19561 19562 19563 19564 19565 19566 19567 19568 19569 19570 19571 19572 19573 19574 19575 19576 19577 19578 19579 19580 19581 19582 19583 19584 19585 19586 19587 19588 19589 19590 19591 19592 19593 19594 19595 19596 19597 19598 19599 19600 19601 19602 19603 19604 19605 19606 19607 19608 19609 19610 19611 19612 19613 19614 19615 19616 19617 19618 19619 19620 19621 19622 19623 19624 19625 19626 19627 19628 19629 19630 19631 19632 19633 19634 19635 19636 19637 19638 19639 19640 19641 19642 19643 19644 19645 19646 19647 19648 19649 19650 19651 19652 19653 19654 19655 1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