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十年前的旧梦

    午后的阳光懒散的洒在扬州府的城头上,街上小贩的叫卖声应和着匆匆的行人,往来的车马,无不体现出这座古城的繁华,自隋唐以来,这座繁华的府城在各个朝代都向世人彰显着它的魅力,川流不息的京杭大运河更是为这座城市奠定下了繁华富足的根基。

    城南的谢府,大门上的朱漆已经大片的剥落,门前杂草丛生,与周围喧闹的盛世景象格格不入,来往的行人也都潜意识的避开这个处所,绕道而行。十年的时间仿若还是没有能度尽这深宅大院里的三百四十六条冤魂。离谢府大门不远,有个茶水铺子,南来北往的脚夫船工都喜欢来这里歇歇脚,端着粗瓷茶碗闲谈些张家长李家短,时不时的传出一阵大笑。茶水铺的角落里,一个身着白底紫纹锦袍,外罩透明丝织长衫的少年,却显得有些另类,他握着茶碗,眼睛盯着不远处的宅院出神,对周围的喧闹声充耳不闻。

    “小哥儿,你不是本地人吧?”铺子里的伙计倒是个察言观色的机灵人,凑过来给少年茶碗里加着水问道。少年微微移开了盯着朱漆大门的目光,淡淡回道:“小二哥何以认定我是个外乡人呢?”

    “嘿嘿,客官,其实这个容易的很,南来北往的车夫走卒,第一次到我们这个小茶水铺子歇歇脚的,都跟您一样,你瞧瞧这地段儿,那可是寸土寸金呐,这么繁华的地界儿,冷不丁冒出个荒凉的宅子,这来往的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绕着走,可不就成了光天化日之下的稀罕事儿嘛,所以呀,头一遭遇见的人都向您这样。”

    少年听了没有做声,小二尤自继续说道:“这个宅子十年前可不是这样,江南谢家知道不?听老人们说,那时候咱么江南地界儿有一半的生意可都跟谢家有关联,那叫一个威风啊,那谢家主人谢道蕴也是跺跺脚,扬州城颤三颤的人物,据说漕运上的头头脑脑都是跟他相交莫逆的朋友,别的商人再有钱那也不顶事,毕竟是上不得台面的,可这谢家不一样,本身就是盘踞江南百年的望族,族中子弟虽然没有能出个登阁拜相的人物,可有功名在身的那也是一抓一大把啊,你看现在的应天巡抚吴敬斋吴老爷,那会儿是咱扬州知府,跟谢道蕴那还是烧黄纸斩鸡头的把兄弟呢,可这祸事还不是说来就来,现在想想,人呐也就这么回事儿,昨日还风风光光的,第二天醒来就大祸临头,”小二说到不禁摇头感叹,“据说十年前,突然京里就来人了,说这谢家是建文余党,说抄家灭族就抄家灭族了,三百四十六口人,就在这宅子里头全部被咔嚓砍了脑袋去,从此这宅子就荒废下来,街坊们都说这地方杀的人太多,阴气重,从此人们就都跟躲瘟疫一样的躲着走了。”

    小二一口气说了这么一长串子话,也是口干舌燥,再看这人一点感兴趣的样子都没有,不禁有种媚眼抛给瞎子看的感觉,摇摇头,拎着大茶壶就走开了,估计是找水润嗓子去了。

    其实小二说的这些,这个少年都知道,甚至比他知道的更多,因为他本该也是这三百四十六个冤魂中的一个,要不是当年他的奶妈为了报答他母亲曾经的救命之恩,用自己的儿子替下了他,把他塞进了后花园的枯井里,侥幸逃得一命,他应该早死了吧。

    他记得那天晚上,爹要考校他功课,因为白天贪玩,没有背书,还被打了手心,奶娘牵着哭得跟小花猫似的他刚走出书房不远,就听见前院的吵闹声,接着一个个身穿飞鱼服的人就出现在了连接内外院的拱门之前,他们手上握的刀还向地上滴着血,廊上的烛光照在刀刃上,让那把刀更加显的妖艳起来。

    奶娘慌忙抱起他往后花园跑,把他一个人扔在一口枯井里,对他说:“三郎,不要哭,不能出声啊,过会儿奶娘来找你。”那时候他还小,突如其来的变故已经让他忘记了哭,他怔怔的看着井口,等他的奶娘来接他,就这么等啊等,奶娘再没有出现。后来,也许是饿了,他睡着了,醒来的时候躺在一张床上,后来才知道,是他爹的结拜兄弟,扬州知府吴敬斋悄悄救了他,对外说是自己夫人娘家的侄子,他从此有了个新名字,颜安,他再也不是谢无忧谢三郎了,谢无忧三个字只能永远的藏在他的内心最深处。

    “少爷,少爷,船已经备好了,咱们可以启程了。”一个青衣小厮朝着颜安跑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啃了半截的烤地瓜,边说还边冲着颜安一个劲儿的笑,也不顾他现在那满口的“金”牙多么晃眼。

    颜安被这一嗓子惊的回过神来,对着他的头就来了一下,“咋咋呼呼的干嘛,这一口茶刚进嘴,你想呛死我啊?”这青衣小厮名叫张福,当年颜安被吴敬斋偷偷救下来之后,给他安排的一个小书童,吴敬斋怕这孩子受到的打击太大,从此活在阴影里,找来个同龄的孩子陪着他读读书,说说话,顺便也能照应照应他的生活起居,这些年来张福一直跟着颜安,名为主仆,其实跟亲哥俩也差不多。

    “少爷,小的错了,嘿嘿,”说完又咧开嘴,一个劲儿的傻笑。“少爷,刚才我去找船的时候,那船家的女儿,长的那叫一个水灵,用厨房吴婶的话,那就叫。。叫什么来着,哦对了,叫宜男之相,那腚长的,啧啧啧。”边说还边两个手瞎比划,好像那船家女儿就剥光了在他面前一样。颜安不屑的瞟了他一下,眯着眼抬头看了看日头,掏出四枚铜钱放在桌上,起身向外走去。

    张福停止了他的喋喋不休,连忙追上去。

    “少爷,你说你这次进京赶考,考个状元回来那才好,到时候小的跟着后面也能风光风光,以后少爷你当上大官了,小的就给你做师爷,嘿嘿。。”颜安没心情打断张福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慢悠悠的朝码头走着。

    “少爷,你看看老爷身边的马学才,虽然是个师爷,可那些个知府老爷见了他不得弯腰作揖的叫声马先生?少爷,到了京城你可要好好温书,小的的前程可就靠少爷你啦!”

    “张福,少爷我欠你的?就你这大嘴巴,加上你这跳脱劲儿,就算少爷我当上官了,就算是让你当上师爷了,你还不得给我到处惹祸,把少爷我送上菜市口?”

    “话不能这么说,老爷说过,人走的路多了,比读一万本书还要好,小的现在不是正跟着少爷你出来了嘛,虽然小的现在是有点没心没肺,保不准等我们从京城回到苏州后,小的就变的跟少爷你一样稳重了,”张福随时不忘给颜安送上一记马屁。

    “那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有空没事多读读书,你这样还好意思说是少爷我的书童?我可丢不起这人。”

    。。

    。。

    一路上,张福是啰嗦个没完没了,颜安实在是不堪忍受,不得不加快步伐,和张福拉开距离,然而张福却从始至终贯彻着紧跟少爷步伐的中心思想,两人这么一追一赶之间,码头已经遥遥在望了。

    运河上百舸争流,纤夫们沿着河岸,前倾着身子拽着纤绳,身后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码头两边的摊贩扯着嗓子吆喝着,各种吃食琳琅满目,苦哈哈的力巴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坐在石墩子上歇脚,天南地北的聊着,时不时的说一两个荤段子,总能让这些汉子们发出一两声大笑,一旦有船靠岸,他们就会像飞蛾扑火似的扑过去。

    “张福,你租的船呢?”

    “那边呢,少爷。”说着往前指了指。那是一艘木船,差不多一丈宽,船上有木板搭建简易船屋,一个少女正在船头生炉做饭,嘴上哼着乡间小曲儿,身旁一个老船家坐在船舷上钓着鱼。

    颜安沿着石堤往木船走了过去,朝着船家作了个揖,笑问道:“老人家,不知道在下晚上可有口福,可以尝尝这开春运河里的鲜鱼?”

    船家回头一看,心想我不认识这人啊,接着再一看站在旁边的张福,才知道原来是租他船进京的正主来了,连忙放下钓竿,起身弯腰打招呼:“公子一看就是贵人,千万别跟小老儿这般客气,公子叫我孙老七就可以了,”接着指了指他身边的少女,“这是小老儿的孙女,叫她二丫就行。”

    颜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打量了这个少女一眼,长的挺清秀,并不像一般船娘那般肤色黝黑,五官也算精致,一把小巧的银梳斜插在发间,虽然是一身宽松的粗布衣裳,但还是能让人一眼就感觉到身段的窈窕,离让人惊艳或许是差了些,不过倒是有一种江南女子的温婉灵秀之感,难怪能让张福这小子恋恋不忘呢。

    “小老儿趁着这一会儿闲工夫,倒是钓了两尾鲜鱼,晚上叫二丫收拾收拾,熬上一锅鱼汤让公子您尝尝,那味道再是鲜美不过了,公子您先屋里坐会儿,歇息歇息。”

    “那就有劳老人家了。”颜安没有客气,和张福一起钻进了船屋。太阳慢慢西沉,橘黄色的余晖印在河面上,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颜安透过窗户看着码头方向,这座落日余晖下的扬州城带给了他太多太多的回忆,家族的仇恨让他很茫然,他至今都不知道导致他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是谁?虽然这些年吴敬斋也曾暗中打探过,不过都是石沉大海。

    吴敬斋没有子嗣,夫人亡故的早,后来也没有再娶,官场中向他这样的封疆大吏谁不是三妻四妾的,这方面吴敬斋确实算的上是个另类,所以吴敬斋一直对颜安视如己出,关爱有加,颜安也一直称吴敬斋为叔父。八年来安稳的生活一度让他真的把自己当成颜安了,只有在午夜梦回,被恶梦惊醒的时候,他才提醒自己,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谢无忧,他的父母族人一夜惨死,他要揪出幕后之人,让他们血债血偿!
------------

第二章 遇上一群糟心的人

    颜安摇了摇脑袋,甩开这些杂乱的思绪,挑开竹帘走上船头。张福正帮着二丫洗菜,不时的转头跟孙老七聊着闲篇,聊到高兴处一老一少两个都是一阵大笑,也不知道有没有吓着水里的鱼。

    见自家公子出来,张福甩了甩手,一双湿手在衣服上擦了擦,不知从哪端了张小木凳给颜安,孙老七也笑着跟颜安打了个招呼,二丫还是跟初见时一样,有点害羞的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颜安坐下随意问道:“老人家,我们从这到京城要多久啊?”

    “一路上顺当的话,二十天就能到天津卫了,再改乘马车,小半日功夫就能到京城,肯定不会耽误公子你考试的,”孙老七笑着回道。

    “公子,你别怪老汉我多嘴,这有钱的大户人家的公子都是三五个一起包上一整艘大船进京,舒坦不说,速度还快,这小船紧凑,舱里也小,这一路上十天半月的,可要委屈公子你了,小老儿这也就是随口一说,公子你不要在意,”孙老七给烟锅子填着烟丝。

    “老人家,这大船虽好,可不如小船自在啊,这一路上停走随心,可以尽情饱览沿途风光,况且我也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有一个没心没肺的书童跟着,我就已经头大如斗了,莫说跟那一大船的人在一起了。”说完颜安和孙老七都看着张福笑了起来。

    张福被颜安调侃惯了,浑不在意,依旧专心的给二丫打着下手。颜安和孙老七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不知不觉已经是漫天星斗了,远处一艘艘画舫也朝着码头驶来,画舫上管乐之声不绝于耳,船头上的姑娘沿着运河边招揽客人,夜里的运河是属于他们的。

    “公子,爷爷,该吃饭了。”二丫的话打断了颜安和孙老七的谈话,张福从船屋里搬出一张短腿的小方桌放在船头,二丫端上一锅鲜美的鱼汤,随后又端上三碟清炒的时令蔬菜,让饿了半天的颜安食指大动,鱼汤的鲜香气味儿直往鼻子里钻。

    颜安主仆和老孙头三人围着桌子席地而坐,二丫在一旁温着一壶酒,二丫现在不像刚才那般害羞了,嘴里哼着小曲儿。颜安喝了一口鱼汤,鲜美的滋味在舌头上打转,接着顺喉咙滑进肚子里,一口温热的鱼汤,驱散了初春的寒意,颜安眯着眼睛,手拍着桌子帮二丫打着拍子,很是怡然自得。张福有一个好胃口,他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坐下来嘴就没停过,这不,一会儿功夫,两碗鱼汤就已经下了肚,二丫看着张福这副狼吞虎咽的样子,曲儿也唱不下去了,掩着嘴偷笑,被孙老七瞪了一眼这才作罢。

    小船上的四个人边喝边聊,这一刻,没有公子、书童、船家这些身份作为羁绊,其乐融融。

    忽然一艘大船的出现撞破了这难得的情境,缓缓往这边靠来,水波把颜安他们的船掀的摇摇晃晃,鱼汤撒了一桌。

    “刚才是哪个小娘子唱的曲儿啊?来,上前答话。”

    颜安朝那艘大船看去,此时船舷处正站着一个身穿蓝色织锦长衫,腰系透雕玉带的公子哥儿,手里端着一个白玉酒杯,自作潇洒的迎风而立。二丫不知所措的躲在孙老七身后,颜安还没发话,张福已经开口了:“你是哪儿冒出来的?掀翻了我们一锅鱼汤,招呼不打一声就问东问西,家里的老人没教过你什么叫礼貌?”

    那蓝袍公子没想到这破船上的刁民居然敢顶撞他,这才打量起这小船上的人,顶撞他的人一副小厮打扮,边上还坐着一个老船夫,还有一个布衣少女,只有一个白衣青年,现在还安坐如山,不紧不慢的喝着酒,衣着打扮看上去也不怎么样,他完全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这蓝袍少年叫宋时,老爹宋守成正是现任的扬州知府,船上还有几位都是一些官宦子弟,像苏州知府齐国栋的公子齐轩,苏州同知的公子,州判的公子等,都是相约一道夜游运河的。

    “你这贱民,你可知道我是谁,居然出言不逊,信不信我招呼一声就能把你送进牢里吃牢饭去,别说什么劳什子鱼汤了,到时候我让你连水都没得喝。”宋时说完扯高气扬的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大船上面其他几位公子哥儿见有热闹可瞧,都坐不住了,围过来看起了热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