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序篇 1 一脉相承的中医养生之道

    序篇 一脉相承的中医养生之道

    序篇1《本草纲目》说养生:“治未病”才是健康大道

    自古以来,中医一直以“治未病”作为对抗疾病的最佳医术。最新章节全文阅读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就确立下来。《本草纲目》继承了这一思想,它除了列出各种病症的治疗方剂,还包含了大量的养生智慧,也就是“治未病”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药食同源,以食养生。李时珍认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本草纲目》除大量记载抗老延年医论及方药外,也注重收载其他强身疗疾之法,如食疗、粥疗、酒疗等。书中收载谷物73种,蔬菜105种,果品127种。所载444种动物中,很多可供食用,并把谷食、肉类、鱼类均列为本草,多达百余种。txt小说下载/

    我们一直在说“治未病”,那么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防病、治病观念呢?

    从字面上看,所谓“治未病”,就是在疾病到来之前展开医治的工作。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人没有生病,哪里需要治病呢?其实,这就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远见,如果能在生病之前就采取一系列的手段防止疾病的到来,我们就可以避免疾病带来的痛苦,这比生了病再治病划算得多。

    中医常说“上医治未病”,意思是最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到来之前就能施展医术,让人不生病。怎样才算是上医呢?扁鹊兄弟三人均为当时的名医,尤以扁鹊最负盛誉。某日扁鹊为魏王针灸,魏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扁鹊不假思索道:“长兄最高,我最差。”魏王诧异。扁鹊道:“长兄治病于病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是在为人铲除病源、防患于未然,所以他的医术虽高,名气却不易传开;而我是治疗于病情发作和严重之后,人们看到我为患者把脉开方、敷药刺穴、割肉疗伤,我也确实让不少病人化险为夷,大家就以为我的医术比长兄高明。”

    中医之所以倡导“治未病”,是因为当疾病袭来时,各种治疗手段只能算得上是补救措施,即使补救有效,也难以让本来健康无恙、充满生机活力的身体恢复到最好的状态了。所以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将疾病消弭于无形之中才是真正的医术高明。

    其实,现代医学也开始意识到“防病”的重要性,对于亚健康状况的关注就表明了这一点。亚健康是现代医学名词,指经常感觉身体不舒服,但各项指标正常的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时常会感到身体不舒服,主要表现为“一多三退”,即疲劳多,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减退,经常出现全身乏力、腰酸肢软、心悸气短、头晕耳鸣、动辄汗出、食欲不佳、失眠健忘、心烦意乱、皮肤瘙痒等一系列难以言状,又难以定性的症状。

    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关注,表明现在的人们意识到了在真正的疾病到来之前预防的重要性。而对抗亚健康,中医养生无疑是最有力的武器。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一部《本草纲目》里就有用之不竭的养生智慧。它们不是枯燥的医学理论,而是我们能掌握的简单方法,比如吃什么可以增强身体的正气,遇到小伤小病怎么办,哪些本草是我们应该常备的“家庭医生”。了解这些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健康原来如此简单。
------------

第2章 序篇 2 李时针养生心法:四性五味,药食同源

    序篇2 李时针养生心法:四性五味,药食同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融入了自己的养生心法:四性五味,药食同源。txt全集下载/李时珍认为食物和药物一样,有辛、甘、酸、苦、咸五味及寒、热、温、凉四性。选择食物与选择药物一样,要根据四性和五味选择。只有对了症,才能温煦脏腑,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如《本草纲目》羊附方中的羊肉汤是这样记载的:“治寒劳虚羸,及产后心腹疝痛。用肥羊一斤,水一斗,煮汁八升,入当归五两,黄芪八两,生姜六两,煮取二升,分四服。txt小说下载/”这是李时珍记录名医张仲景的药方,用来治疗疲劳虚弱以及产后疼痛等各种虚证。以这个方子为例,当归甘温补血止痛,所以是主药,生姜温中散寒,黄芪甘温健脾补气,羊肉温中补虚。这四味本草合在一起就能共起温中补血、祛寒止痛之功。这样一碗有浓浓药香的羊肉汤,最适合产后体弱和大病初愈的人。

    其实,“药食同源”并不是李时珍的独创。早在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李时珍正是发扬了这一养生要义。

    传说有一次,有个病人大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李时珍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便秘。当时如果患者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但李时珍没有用药,而是把蜂蜜煎干捏成细细的长条,慢慢地塞进病人的肛门。煎干的蜂蜜进入肠道后,很快溶化,干结的大便被溶开,一会儿就排了下来。大便畅通,热邪排出体外,病人的病情立刻有了好转。

    像这样的药方《本草纲目》中还有很多,李时珍记载了不少药用食物,如蜂蜜、生姜、大枣、小麦、羊肉等,利用食物的四性五味辅助治疗疾病。李时珍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意思是说,我们所吃的食物中,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却对身体有害,吃得对就会对身体有益,吃得不对就会生病。因此,我们只有根据病症摄取食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寒性或凉性的食品,如绿豆、芹菜、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等都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对阳气旺盛、内火偏重的人非常适宜。热性或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辣椒、生姜、茴香等,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之功,阳虚畏寒的人食之为宜,热病及阴虚火旺的人就应忌食。

    此外,食性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寒冷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
------------

第3章 序篇 3《本草纲目》中的食疗妙方摘录

    序篇3《本草纲目》中的食疗妙方摘录

    为了编撰《本草纲目》,李时珍不辞辛劳在全国各地巡访,其间也遇到了不少崇尚养生且颇有智慧的长寿老人。热门传说李时珍有一次到深山去采药,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李时珍与老人详谈之后,得知他是隐居深山的老隐士,虽年过百岁,却眼不花、耳不聋,身体非常健康。当被问到养生延寿之道时,老人指了指竹篓里的木耳和胡萝卜说:“就是常常吃这胡萝卜烩木耳。”

    老隐士的话让李时珍认识到食疗的重要性,于是,每次采药回来之后,李时珍都要仔细琢磨,研究其功效,然后分门别类记载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本草纲目》,对可供食疗的药物记载十分广博,而且还将食物也纳入本草中。在这些食物的条目下,李时珍都悉心标出了可以应用的食疗方案。这里从书中摘录一些药方,供大家参阅。

    1.肾虚腰痛。用茴香炒过,研细,切开猪肾,掺末入内,裹湿纸中煨熟,空心服,盐酒送下。

    2.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其效极验。

    3.补肝明目。用芜菁子淘过一斤、黄精二斤,和匀,九蒸九晒,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芜菁子二升、决肯子一升,和匀,以酒五升煮干,晒为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一天服二次。

    4.长年心痛。用小蒜煮成浓汁,勿蘸盐,饱食,有效。

    5.目生顽翳。用真珠一两、地榆二两,加水二大碗煎干。取真珠放醋中浸五日,热水淘去醋气,研为细末。每取少许点眼,至愈为止。

    6.病后常流鼻血。用牡蛎十分、石膏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

    7.老人虚秘。用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加蜜两匙,温服。

    8.饮酒过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这样记载:唯此豆芽白美独异,食后清心养身,具有“解酒毒、热毒,利三焦”之功。此外,他还说:“凡饮酒,先食盐一匙,则后饮必倍。”
------------

第4章

    第一篇别听信“长生不老”的谎言,长寿只需尽天年

    第一章世上没有长生药,不如健康尽天年

    第1节 李时珍如是说:炼仙丹不如善养生

    长生不老是很多帝王的梦想,从秦始皇开始,帝王们就豢养了大批神仙方士。txt小说下载他们为皇帝炼制“仙丹”,据说吃了仙丹就可以长生不死。不只是秦始皇有这样的癖好,唐太宗也对神仙方士的“仙丹”充满了兴趣,而他的身体状况却因为这些“灵丹妙药”而每况愈下。

    其实,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但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长生不老的人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抨击了这些长生谬言。

    中国古代的《神仙传》一书记载封君达、黑穴公,服用黄连五十年,最后得道成仙,练就了不死之身。对于这个传说,李时珍持怀疑的态度。他翻阅了《黄帝内经》等上古典籍,都没有这个说法。他仔细研究黄连的性质,认为它是“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

    古代方士炼丹,水银是常用之物。很多被中医奉为经典的医书中都记载水银“久服成仙”。但李时珍驳斥了这一说法。他说:“水银乃至阴之精,票沉着之性……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水银但不可服食尔。”按现代医学的观点,水银是有剧毒的,人服食水银必然会中毒。而在李时珍的时代,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除了有高明的医术还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就以服食丹药为尚,这样的内容自然显得“离经叛道”了。

    养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不死”的境界,而是让人在健康的基础上,尽享天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数百条有关轻身、延年、益寿的医理及方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长生不死的神话,而是帮助人们更健康地生活,享受养生所带来的健康身体和恬静的心情。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把养生当成任务来完成,而是将其视作一种自由、轻松、快乐的生活方式。大道至简,很多养生的方法都是简单易行的,每天只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轻轻松松得到健康。在领略《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之前,这里就先介绍几个中医推崇的日常养生小窍门。

    1.坚持六个“少”

    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这六“少”就是在提醒大家,在日常饮食上要注意少放盐适当多放醋,不要吃太咸的东西,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少吃甜食和荤腥食物,多用食养少用药,少贪睡多运动,凡事不要过于忧虑,避免影响睡眠,这都是生活中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2.坚持几个“常”

    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3.践行“八字”诀

    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童心,要保持一颗天真好奇的童心,不要对一切都不感兴趣,没有兴致。蚁食,要少吃,每顿饭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龟欲,要心境淡泊,不要急功近利。猴行,要多运动,锻炼身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82 2583 2584 2585 2586 2587 2588 2589 2590 2591 2592 2593 2594 2595 2596 2597 2598 2599 2600 2601 2602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608 2609 2610 2611 2612 2613 2614 2615 2616 2617 2618 2619 2620 2621 2622 2623 2624 2625 2626 2627 2628 2629 2630 2631 2632 2633 2634 2635 2636 2637 2638 2639 2640 2641 2642 2643 2644 2645 2646 2647 2648 2649 2650 2651 2652 2653 2654 2655 2656 2657 2658 2659 2660 2661 2662 2663 2664 2665 2666 2667 2668 2669 2670 2671 2672 2673 2674 2675 2676 2677 2678 2679 2680 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