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高烧濒死遭贱卖

    已是十一月底,北方的冬天实在难熬。

    这两天连续大雪,外边少有行人,却有两辆马车在白茫茫的雪地里缓缓前行。在一个岔路口,马车停了,后头车上跳下个裹的严实的大汉,几步就跑到前头去了。

    “大哥,那人怕是不行了,出气儿多进气儿少,熬不住了。”

    领头的汉子拧了眉,抬眼望了望:“我记得另一条路通往白水镇的,附近应该有村子。找个村子进去,那小哥儿模样生的俊俏,福印又鲜亮,估计还能卖点儿钱。”

    旁边有人附和:“那倒是,总比死了砸手里强,就怕乡下人没多少银子。”

    “人死了一个铜子儿也没有。”领头见白雪尽头隐约有炊烟升起,正值中午,定是村子里在做午饭。便赶车往炊烟的方向赶。

    有外人进村子,还是整整齐齐的两辆大马车,听到动静的村民都出来看热闹。里正闻讯也来了,一看那几个壮实的大汉就心下一紧,瞧着不大好。正巧这时那些人开口说话,一听竟是卖人。

    官府虽然抓捕拐子,可却不禁人口买卖,若是哪家穷的揭不开锅,也少不得典卖小子和哥儿。这些人跑到村子里卖人,卖的定是小哥儿,农村里有些人家穷或自家小子有些毛病说不上媳妇,便会花点儿钱买个小哥儿。

    “人呢?总要我们瞧瞧长什么模样吧。”

    “要多少?好不好生养?”

    “你这儿有几个哥儿啊?”

    村子里颇有几户人家动了心思,连连追问。

    领头的一脸笑意,声音很是洪亮:“我这儿的小哥儿可都是往平城去的,模样好,福印也鲜亮,可都是百里挑一。很不巧,连日赶路,有个小哥儿病了,我们实在不忍心硬拉他上路,这才想就近给他找个落脚地。这小哥儿今年刚十五岁,从前是有钱人家的小公子,能识文断字儿,后来家道败落,为口饭吃才被家里给卖了。我也不喊高价儿,二十两银子,谁愿意就一手交钱一手领人。”

    “啥?二十两?!我地个乖乖,这是金娃娃啊。”

    一听这价钱就炸了锅,又听着得了病,再看对方有些急切的想卖人,刚起了心思的几家全都缩了回去。

    领头的使眼色让人将小哥儿扶出来。

    村里人一看到那模样就理解为啥要二十两银子,实在是长得好看,额间那枚福印也是鲜红欲滴。福印颜色的深浅代表哥儿孕育率的高低,现今小哥儿生育越发不容易,很多人终其一生只得一两个孩子。由此这小哥儿着实吸引人,可惜已高烧的昏昏沉沉没了意识,那张白皙莹润的小脸泛着殷红,整个人全靠两边大汉支撑着,眼见活不成了。

    这再好的人,眼看就要死了,谁肯白花银子?就算抱着一分侥幸,买下来也得花银子请大夫吃药调理,况且又似富贵出身,只怕在乡下地方也养不住。

    到底有人动心,却又舍不得那么多银子,就故意起哄:“这哪值二十两,随时要死的人,一两银子就是天价儿了。一两能买个健健康康的小哥儿呢。”

    “你那一两银子的哥儿模样儿能看不?能生娃不?”有村民嘲笑着拆台。

    一群人说来笑去,偏没人再出价。

    这时有人惊叫:“快看,小哥儿脸都白了,怕是没气儿了。”

    这下子更是没人肯买,有些人不忍心再看,陆续回家去了。

    领头眼见不行,也不想再耽搁时间,何况人高烧了三天指定活不成了,只要卖出去好歹收回点儿银子,干脆直接掏出卖身契:“乡亲们瞧瞧,这是小哥儿的卖身契,当初整整花了三十两银子买来的。现在也不多说了,一口价,五两!”

    三十两对村里人是天价,可里正知道,冲着那小哥儿的模样和福印,可远远不止三十两,看来其中定有内情。想来小哥儿定是有钱人家出来的无疑,也只那样人家心思复杂,为着某些目的贱卖了人也不稀奇。

    就在人们你看我,我看你,看是不是真有钱多烧手的傻子时,一个八尺有余的汉子挤了进来。

    “给,五两。”来人动作利落的直接将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子放在领头的手里,顺手取走了卖身契,并把昏迷的小哥儿往怀里一抱,转身就走了。
------------

第2章 因祸得福入农家(1)

    现场静了一瞬,紧接着又炸了锅。

    “哟,我没眼花吧?那、那是林正?”

    “没错没错,就是那林山家的老大,那么大的个头可随了他阿爷。”

    一时间村民们说什么的都有,谁都没想到林正一下子拿出五两银子买个快死的小哥儿,这林正……别是想媳妇想疯了吧?

    林正今年二十二岁,若在别家,这样的小子早早就娶亲成家了,可林正……大家伙儿提起来就有说不完的话题。

    林正阿爹叫林山,是个憨厚老实的庄稼汉子,干活儿是一把好手。林山有三个儿子,谁不说他家有福气,十里八乡家里有三个孩子的一双手都数的出来,在他们上林村更是独一份儿。林山是真高兴,但其媳妇儿林老嬷却对林正横挑鼻子竖挑眼,在林正刚刚十三岁的时候就闹着要分家。

    要知道林正是老大,他还没娶亲,下面两个弟弟更小,哪是分家的时候。当听说林老嬷要求只将林正分出去单过,人们才反应过来,怪道呢。

    原来林正竟不是林老嬷亲生的。

    林山当初成婚好几年才得了林正,心里正喜欢呢,哪知才一年林正阿么就得病撒手去了。都说一个汉子怕照顾不好孩子,于是隔了一年便娶了现在的林老嬷,当时林正才两岁。

    先时林老嬷待林正倒过得去,可随着生了两个儿子,自持站得住脚有了底气,对林正便越来越不顺眼。特别因林正是长子,将来分家只怕要占大头,林老嬷哪里肯呢。一年一年使劲的使唤林正干活,刚到十三岁,便闹着林山要分家。

    林山知道林老嬷不喜欢大儿子,可因着自己是鳏夫再娶,林老嬷又给自己生了两个儿子,性格又一贯强势,被拿捏那么多年,竟除了叹气不知如何是好。他知道一旦分家大儿子肯定要吃大亏,嘴上说不过,便想着拖一拖,好歹等大儿子大些娶了亲。

    林老嬷瞧出来了,心里另生了主意。

    先是提出兄弟们都大了,家里这两年也宽裕,不如起了新房,也好说亲。这事儿没什么反对的,于是便在村东头选了地方,气气派派的起了三间青砖大瓦房,配上仓房厨房,再把院子一修整,别提多让人羡慕。然而新房刚建好,林老嬷却说新家地方不大,让林正住老屋。

    别看新房只三间,可每间房都十分宽敞,从门里进去是个套间,一般人家都是儿子媳妇带着孙儿,尽够住了。林正这年十五不到,下面弟弟一个十二,一个九岁,半大孩子哪里住不下?林老嬷说出这话,明显另有用意。

    林正看在阿爹的面上,同意了。

    果然,住在老屋不到一月,林老嬷就借口他辛苦,让他在老屋单独起火做饭。不足半年再提分家,将林正单独分出去就是顺理成章了。

    林山想着这样也好,大儿子一个人也自在多了,凡事能自个儿做主。哪知真分起家来吃了一惊。

    这么些年积攒下来,家□□有三十五亩地,其中十亩是水田。在乡下地方,长子撑门立户,奉养老人,在分家上就占的多些,乃理所应当。如今林正要分出去,剩下两兄弟还小,东西只名义上分了,实际仍在林老嬷手里。林山想着,哪怕家里多留些,大儿子也能得七八亩,一个人尽够吃用了。

    哪成想,林老嬷只肯给五亩。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654 10655 10656 10657 10658 10659 10660 10661 10662 10663 10664 10665 10666 10667 10668 10669 10670 10671 10672 10673 10674 10675 10676 10677 10678 10679 10680 10681 10682 10683 10684 10685 10686 10687 10688 10689 10690 10691 10692 10693 10694 10695 10696 10697 10698 10699 10700 10701 10702 10703 10704 10705 10706 10707 10708 10709 10710 10711 10712 10713 10714 10715 10716 10717 10718 10719 10720 10721 10722 10723 10724 10725 10726 10727 10728 10729 10730 10731 10732 10733 10734 10735 10736 10737 10738 10739 10740 10741 10742 10743 10744 10745 10746 10747 10748 10749 10750 10751 10752 1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