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第1章
《榴绽朱门》作者:闲听落花【完结】
正文
第一章朱门锦绣
至和二十一年九月的京城,秋高气慡,第一缕朝阳划破晨雾,绽放出万道光芒照在京城每一个角落时,京城热热闹闹的又开始了一个繁盛安宁的好日子。
京城内城,繁华的角楼大街,店铺伙计们已经将铺子内外收拾的纤尘不染,gān净利落的预备好做头一笔生意,掌柜们则相互招呼着,往熟悉的茶坊去喝早上头一碗茶汤。宽敞平整的青砖路边,一身靛蓝绸衣裙的沈嬷嬷小心的提着只jīng巧的细藤篮子,脚步轻快的转进了李府后巷。
李府后巷只通往原枢密院副使、太子少师李景生家后门,在这条巷子里住着的,都是李府的下人,这会儿巷子里也已经热闹起来,各家媳妇们进进出出忙着家务,不时呵斥着过于顽皮的孩子,几个孩子打闹着冲过沈嬷嬷身边叫道:“沈奶奶安!”两边的婆子、媳妇们也恭敬亲热的和沈嬷嬷问着好,沈嬷嬷小心的护住手里的篮子,躲过几个孩子,和气的一一还着礼,脚下却丝毫不慢,一路进了后角门。
斜穿过小半个园子,到了霞影居门口,院门半开着,丫头湖月白衣蓝裙,正站在门口往外张望,看到沈嬷嬷,急忙提着裙子几步冲下台阶,殷勤的接过篮子笑道:“嬷嬷今天晚了一会儿,姑娘问过两回了。”
沈嬷嬷‘嗯’了一声,将篮子递给湖月问道:“院子里的窗纱都换好了?看过一遍没有?”
“昨儿天落黑才换好,还没来得及看呢。”两人说着话上了台阶,院门内是四扇油绿的木雕四季花开屏风,转过屏风,院子里花木葱笼,暗香浮动,两边的屋舍和抄手游廊红柱绿椽,廊下挂着的百灵、huáng雀等正婉转唱个不停,富贵jīng致中透着活泼泼的舒适。
沈嬷嬷不由自主的透出满脸笑容,脚下顿了顿吩咐湖月道:“赶紧把饼给姑娘送进去,冷了就不好吃了,我先各处看看窗纱。”湖月清脆的答应一声,提着篮子,脚步轻快的往里进去。
正院西厢房内,李丹若端正的坐在桌子前,斯斯文文的咬一口苏脆可口的郑家满麻油苏饼,再喝一口口磨清jī汤,微微闭着眼睛,满足的细细品味着嘴里的浓香。
每逢初一、十五这两天,母亲和老祖宗吃素,她就能吃上一回这样的市井美味,这些美味,府里大、小厨房一样也做不出来,别说她们府上,满京城也没听说谁家做的苏饼能比郑家的好,糖饼能比曹家的好,更别说矾楼李家的北食、寺桥金家的南点心了!前儿听说丁相公下朝路上,还让人买了新出炉的张家胡饼现开吃呢!
李丹若心满意足、慢条斯理的品着美味,对于这个时空,这个朝代,这个家,她无处不满意,虽说不是十全十美,可,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呢?比起从前的纠结辛苦……不提从前,从前她活的太过计较明白,这一世,她要糊涂平淡的享受这现世庸俗之福。
豆绿和脂红侍候着李丹若漱了口,姚huáng捧了叠帕子过来,李丹若挑了只四周绣着蒲公英的月白帕子,豆绿探头看了眼,眉开眼笑的说道:“这只是我绣的,我就知道姑娘肯定喜欢!”李丹若笑着站起来,豆绿和脂红跟着,出门往前面正院去给祖母宁老夫人请安。
刚沿抄手游廊走了没几步,宁老夫人身边的大丫头璎珞脚步急匆的转进垂花门,一眼看到李丹若,忙紧走几步上前,曲膝笑道:“总算没晚,四娘子不用过去请安了,今天威远侯夫人出殡,怕路上不便当,老祖宗昨天原本是打算晚些出门去寺里,可今早上起来一看,这样秋高气慡的天,临时又改了主意,要赶早出门,紧忙了一通,这会儿老祖宗已经出门了。”
李丹若停住步子笑问道:“说了什么时候回来没有?”
“只怕早不了,大相国寺今天开讲经会,老祖宗最喜欢听这个,说不定又要在寺里用了素斋再回来了。”璎珞笑答道,李丹若也跟着笑起来:“我忘了这个了,可不是,今天十五,老祖宗这么赶早出门,必是怕去晚了听漏了一句半句的!”
“我想着也是这样!”璎珞也跟着打趣了一句:“不敢多在四娘子这里耽搁,老祖宗做寿那天赏人用的络子还没打完呢,这络子得静着心才能打得好,临到头上心一急,就赶不出来了!”
“这倒是,慢工才能出细活,豆绿也会打络子,今天我这里也没什么用得着她的事,让她跟你去沾一沾老祖宗的福寿去。”李丹若笑道。
“求之不得!正想开口呢,四娘子最能体贴我们了,豆绿打的络子可是咱们府上头一份的,又快又好!有她帮一天,这络子今天就能齐全了!”璎珞忙不迭的谢了,和豆绿曲膝辞了李丹若,说笑着往前院去了。
下个月十九是李丹若的祖母、宁氏郡夫人七十整寿,李家祖上,其实也就能上溯到宁老夫人的公公,原是个厨子,主人家起兵造反,年青的李厨子背锅扛勺一路跟着,结果主家做了皇帝,他就成了开国的功臣,李厨子成亲晚,子嗣上又艰难,五十多岁才得了李景生这个独养儿子,谁知道李景生自小聪慧敏捷,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四十多岁就做到了枢密院副使,正要再往上升时,竟得病死了,那时今上刚即位没几年,很是痛心,竟缀朝五日,赠了太子少师,三嫡一庶四个儿子中,恩荫了三个,只有最小的儿子,也就是李丹若的父亲、李四老爷李玉安,前一年已经中了进士,不必恩荫了。
李四老爷是宁老夫人的幺儿子,也是四个儿子中最聪慧的一个,自小就是李景生夫妻的心尖子,照李景生的话说,四子一女中,就小四最随他,日后必有大出息,果然,李玉安和他父亲一样,也是不到二十岁就中了举,父亲死时夺了qíng,连着几年考绩卓异,一路升的飞快,二十五六岁就做到了四品,正当前程似锦时,辖内洪水bào涨,李玉安在堤上指挥,被一个大làng头打进河里,连尸首都没寻到。
当时李玉安之妻杨氏带着女儿随在任上,得了噩耗,惊痛之下,人一下子死过去大半,满府下人仓惶而乱无头绪,李丹若那年只有五岁,惊吓恐惧又失于照顾,大病一场后,连xing子都变了,杨氏缓过气时,见女儿痴呆呆仿佛连话也听不懂了,又是一翻痛悔jiāo加,这些年,虽说李丹若好好儿的长大了,生的婉丽灵动,又是少有的聪慧懂事,可杨氏心里这股子愧疚跟生了根一样,对女儿疼的不知道怎么疼才好,女儿说什么就是什么,就连四房要过继这样的大事,女儿说不要小的,等她出嫁前挑个长大成人的回来承祧,杨氏也是一口答应,宁老夫人细细思量了两天,觉得很有几分道理,也就答应了,这些年,因为要占这一桩好处,李家那些远房亲戚最要巴接的,就是杨氏了。
五月里行了及笄礼,李丹若的亲事和过继的事就提到了眼前,杨氏全部心思都在女儿的亲事上头,至于过继不过继,过继谁,她就没功夫多想了,宁老夫人cao心着宝贝孙女李丹若的亲事,四房过继更是大事,偶尔空了,还要留心留心三姑娘李金蕊的亲事,三姑娘比四姑娘还大了几个月呢,这么一忙,连最喜欢听的大相国寺讲经会都错过了好几回。
这亲事,宁老夫人和杨氏各有挑处,中间夹着李丹若又是个自小有主意的,虽说京城门第年纪相当的少年多得是,可能齐齐入到三个人眼中的,还真是难寻,年中明远侯家六少爷上门提亲,从门第、家风、父母到人,算是处处合宜,过了杨氏这一关,又过了宁老夫人这一关,可李丹若却不肯点头,杨氏是绝不肯逆了女儿的心意,宁老夫人听李丹若说了一二三,觉得孙女儿说的几件事,细琢磨琢磨,倒真是很有几分道理在,这姑娘家嫁人,男方品行xing格儿最要紧,这门亲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李丹若沿着游廊不紧不慢的走了两圈,让人搬了张摇椅,坐在正屋门口慢慢翻着本书消磨时光,母亲杨氏和大伯母刘夫人一早就出门去给威远侯夫人送殡了,也不用过去请安,本来这样的天逛逛园子、赏赏jú花最好,可难得老祖宗和大伯母都不在家,长房的两位姨娘必定要趁这个空儿到园子里逛逛,自己什么时候逛园子都行,实在不必这会儿去扰了人家的自在。
沈嬷嬷转进垂花门,李丹若眼睛亮起来,忙吩咐脂红搬张矮椅来,沈嬷嬷上前见了礼,李丹若直起上身还了半礼,满脸笑容的示意她坐,又冲她伸出手去,沈嬷嬷无奈的看着李丹若,她家姑娘什么都好,处处懂事知礼,就是爱看小报这一样,她嘴唇都说薄了,也没劝下来,唉!好在姑娘为人谨慎,一回也没招人疑心过。
“姑娘也真是的,家里明明有现成的朝报,还非要外头再买一份回来看,还能有什么两样不成!”沈嬷嬷从怀里取了筒纸卷递过去,故意大声报怨道。
“你去忙吧,我和嬷嬷说说话儿。”李丹若接过纸卷,转头吩咐脂红,脂红将茶水递给沈嬷嬷,退到后倒座做针线说话去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
第二章世家渊源
“嬷嬷,有什么新鲜事儿没有?”李丹若取出朝报里卷着的几份小报,一边一目十行的翻着,一边笑问沈嬷嬷,沈嬷嬷轻轻拍了拍手笑道:“今天听到一桩喜事儿,明远侯家六少爷,姑娘还记不记得?前一阵子登过咱们家门的,定下戴家七娘子了,说是昨天cha的簪。”
“定了戴家七姐姐!?”李丹若惊讶的叫道,沈嬷嬷不满的瞥了李丹若一眼嘀咕道:“当初求到咱们门上,姑娘又不肯,这会儿倒叫上了!”
“嬷嬷!不是那个意思!”李丹若哭笑不得的跺了跺脚解释道:“那个六少爷……唉呀,没法说!我就看他不象个好人,七姐姐那么好的人,怎么能嫁给他?”
“姑娘跟七娘子再怎么要好,这话可不能混说!”沈嬷嬷绷着脸说了一句,不等李丹若答话,又笑眯眯的接着说道:“知道姑娘是个谨慎懂事的,不过白嘱咐你!”
------------
第2章
“嬷嬷!”李丹若声音里透着娇嗔,嘟着嘴推的沈嬷嬷上身摇来摇去,沈嬷嬷忙笑道:“好了好了,老骨头要散开了,还有新鲜事儿呢,姑娘还听不听?”
“当然要听!”李丹若松开沈嬷嬷笑道,沈嬷嬷挪了挪坐好了:“还一件是府成街姜家的事,今天威远侯夫人出殡,听说姜家五爷要和威远侯大少爷一起执子礼,这姜五爷也真是……真把姑母当亲娘了,上个月他解试得了第三,满京城可都盯着他呢,闹了这么一出……这出殡要是也执了子礼,难不成还要守三年孝?那闱还考不考?也真是!听说南桥瓦子里都开出盘口了,赌姜家五爷守不守这孝!闱那是大事,哪能耽误的?姜家五爷就是要守,程老夫人也不能肯!”
“赔率多少?”
沈嬷嬷怔了下才转过弯来:“说是不守是一赔一成一,守是一赔二十。”
“那还真是不少,嬷嬷有闲银子赶紧去买几注姜五爷守孝,姜五爷虽说……也混帐的很,可他那些事听起来,混帐里头还不失君子所为,是个重qíng重义的,再说了,一来,姜家这会儿稳稳当当的,也不是非要拿个进士回来撑门脸,二来,姜家这一代里,那三房可还没出过一个进士呢。”李丹若说的含糊,沈嬷嬷于这上头却是明白的极快,轻轻叹了口气:“可不是,到底是没娘的孩子,又是庶出房,说起来,他给威远侯夫人守个孝也不为过,要不是这个姑母,他真不一定活得下来!”
“嗯。”李丹若跟着叹了口气,这姜五爷的父亲姜四老爷是庶出,原本不该有的孩子,姜老太爷和妻子程老夫人伉俪qíng深,可有一年赴外任,也不知怎么就收了房妾,不到一年生了姜四老爷,这妾就血崩死了,病猫一般的姜四老爷被送回到嫡母程老夫人身边,姜四老爷上头三个嫡出兄长,最小的也比他大六七岁,对幼弟很是怜惜,这姜四老爷是个极有天份的,十七岁就中了进士,接着又选了庶吉士,一时风头无二,十八岁娶了座师、当时的礼部尚书刘大人的掌珠,可十九岁那年伴驾出猎,路上淋了雨,竟急病死了,刘氏当时刚生了姜五爷没几天,听了这信,一口气没上来,也跟着走了,姜五爷眼睛还没睁开,就成了孤儿,正巧威远侯夫人、程老夫人唯一的女儿姜夫人产子而殇,就把姜五爷抱回去当亲生儿子一般疼爱,带在身边养到四五岁,直到生了嫡长子姚德庆,姜五爷才回到姜府长住。
姜夫人这等养育之恩,姜五爷以子礼守个孝也不为过。
“照这么说,真得去买几注去!”沈嬷嬷笑道:“外头的窗纱我都看过了,有一处该用海棠红,错用成了樱桃红,真跟姑娘说的,深一点就不好看,我刚跟管这事的刘大用家媳妇说过了,她午后带人来换。”沈嬷嬷一边说一边站起来:“这会儿没什么事,我去魏紫家看看去,她娘这病……唉,昨天针线房补了人进去,把她娘那份差使革了,这也不怪huáng婆子,临近冬天,又赶着老夫人七十寿,针线房也实在忙不过来,我去她家看看去。”
“嗯,这事我也听说了,昨天打发魏紫回去住两天,对了,你要买,也替魏紫买几注,让她发笔横财,也能高兴高兴。”李丹若跟着站起来笑道,沈嬷嬷笑起来:“瞧姑娘这笃定的,那得先说好,我的银子赔了也就赔了,嬷嬷赔得起,魏紫的银子姑娘可得替她赔出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422
4423
4424
4425
4426
4427
4428
4429
4430
4431
4432
4433
4434
4435
4436
4437
4438
4439
4440
4441
4442
4443
4444
4445
4446
4447
4448
4449
4450
4451
4452
4453
4454
4455
4456
4457
4458
4459
4460
4461
4462
4463
4464
4465
4466
4467
4468
4469
4470
4471
4472
4473
4474
4475
4476
4477
4478
4479
4480
4481
4482
4483
4484
4485
4486
4487
4488
4489
4490
4491
4492
4493
4494
4495
4496
4497
4498
4499
4500
4501
4502
4503
4504
4505
4506
4507
4508
4509
4510
4511
4512
4513
4514
4515
4516
4517
4518
4519
4520
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