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落魄大师

    第一章:落魄大师

    自古以来,国人就强调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古代武人杀人杀够了,要荣归故里,文人金榜题名亦要衣锦还乡,正如项羽所言:“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

    可对于基数庞大的北漂一族来说,这个城市给他们的只是一个饭碗和虚无缥缈的梦想。尤其是居住在北普陀影视城附近的北漂们,他们向往那些红得发紫的明星,梦想自己也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可以说,他们所作的一切努力和遭受的一切罪孽,都是为了能够享受衣锦还乡的荣耀,为了能体验人人仰视的快感。

    唐小婉是一个幸运儿,有幸被一位剧组导演临幸,欢天喜地搬离贫民窟,也就是北漂聚集地。

    对此,秦老爷子很是不解,他早看过唐小婉的面相,鼻尖单薄,蒙着一股灰暗气息,一生都没有财气。可而今再看,那一抹灰暗气息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红光,财星高照:“没道理啊,难道这妮子得了贵人相助?”

    “不会是那混小子干的好事吧?”

    秦老爷子猛然一惊,就他所知,方圆百里之内除了他自己之外,就只有孙儿秦学兵懂得奇门秘术,于是连忙回家,把正在研究风水学说的秦学兵揪了出来:“混小子,是不是你改变唐小婉的运程?”

    “爷爷,我只是想试验下灵不灵,以后不会再犯了。”秦学兵自小跟着老爷子,从他记事那天起,老爷子就教他奇门之术,相术风水无不包容,但老爷子更多是强调一点,决不能给人看相算命,更不许改变他人的运程命理。

    尽管不知道为什么,但秦学兵一直都没有违背老爷子的意愿。可最近时常听到关系不错的唐小婉抱怨如何倒霉,如何辛苦,同情之下就指点了一番,给唐小婉制造了一次机会,而唐小婉也把握住了。

    “混小子,当初就不该教你奇门秘术。”

    秦老爷子叹了口气,心里却很矛盾,一方面希望衣钵得以传承,一方面却不希望秦学兵运用奇门秘书:“罢了,有些事也该让你知道了,免得你这混小子胡来,葬送了自个。”

    早在八十年代初,秦老爷子就已经是江南一代奇人,出入豪门大院,替人驱灾避祸,推算命理,收取巨额卜金,可谓风光一时。

    可秦老爷子一生帮别人推算命理,驱灾避祸,却算不到自己的运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伙强人闯入家里,妻儿惨死,自己也断了一臂。

    直到此时秦老爷子才明白,冥冥之中自有因果报应,改变别人的命理运程,自身是要承受部分因果的。

    从此之后,秦老爷子心灰意冷,远离江南来到京城,又恰巧在垃圾堆旁捡到襁褓中的秦学兵,当做亲生孙儿养大。不过他担心因果会报应在秦学兵身上,自此不再动用奇门秘术,即使摆摊算命,也和普通神棍一样,瞎忽悠。

    “爷爷,不对吧,真要有因果报应,那古往今来的奇门术士岂不都难以善终?”秦学兵难以置信,奇门术士在古代地位崇高,历朝历代都设有盐宫令、火山令等官位,大富大贵不在少数,要是有因果报应,怎么没报应在这些人身上?

    而且这些入朝为官的术士开口断的就是国运,要论因果比秦老爷子大多,岂不都难善终?可事实证明,很多人都活得好好的。

    “那是他们懂得化解因果。”秦老爷子又叹了口气,说起另一段令人痛心的往事。

    古往今来,奇门术士都有另一个身份,炼气士。通过修炼元气,壮大己身可化解因果报应,是以很多杰出奇门术士都愿意入朝为官,一方面享受荣华富贵,一方面造福百姓。

    可十年动乱,奇门术士大多被当成牛鬼蛇神处决,无数奇门秘术断绝传承。

    秦老爷子的师父也在十年动乱第三年死在牛棚里,都没来得及把炼气的法门传下来,不然秦老爷子也不用接下那些因果。

    “那当今还有人懂得练气的法门吗?”秦学兵没想到奇门还有这样一段往事,对于炼气士也更加好奇,若能学得练气之法,不就可以将奇门秘术发扬光大了。

    “这年头连真正的奇门中人都很少了,更别说炼气士,反正我没碰到过。”

    秦老爷子摇了摇头,而后郑重警告道:“咱们奇门中人,损人利己不能干,但损己利人更不能干,你小子要是再敢给人算命,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我就是看唐小婉人不错,才多说了两句,以后不会了。”秦学兵连忙做出保证,老爷子只有一条左臂,一把屎一把尿把自个养大,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自个可得好好活着,给老爷子养老送终。

    秦老爷子嗤之以鼻:“屁不错,受了你的恩惠,竟然连声谢都没有,也就是个白眼狼,你小子是有病才帮这种人。”

    秦学兵被老爷子说得面红耳赤,赶紧岔开话题:“爷爷,学校还有点事,先去出去了。”

    “快滚吧!”秦老爷子没好气,本来希望秦学兵读计算机、金融类的热门专业,将来好出人头地,可谁曾想,这混小子竟瞒着他报考最冷门的考古专业,可把他气得够呛。

    不过秦学兵已经读到大三了,只能破罐子破摔。

    殊不知,秦学兵也有自己的想法,学了那么多年奇门秘术,总不能光学不用,要是能运用奇门秘术寻到几座古墓,很快就能在考古界扬名立万。

    “学兵,别忙着走啊,今儿淘了个老物件,过来帮忙掌掌眼。”秦学兵刚出门就听到邻居于小东的声音。

    于小东是个古玩贩子,不过他并没有到潘家园摆摊,而是在影视城附近摆了个摊子,经常用现代艺术品忽悠来影视城观光的游客,倒也能赚点钱。

    于小东就租在隔壁,是个小单间,里头堆满了各种玩意,用于小东的话说这些都是古玩,不过稍有些眼力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一屋子都是作古的现代艺术品。

    “就是这块古玉,一千块钱收的,你看值不值。”于小东递过来一枚带有沁色的龙纹玉佩。

    “东哥,你这是在难为我啊。”秦学兵不由苦笑,古玉真假难断,年代难断,尤其是近些年高仿古玉不断冒出,能让很多行家打眼,所以玉石界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买旧不如买新。

    而秦学兵只是一个大三学生,从没经手过古玉,对古玉的理解只限于书籍和故宫博物馆。

    “没关系,只要有个说法就行。”于小东倒不是很在乎玉器的真假,关键是要秦学兵给一个具有可行姓的说法,然后就能用秦学兵的说法忽悠游客,说不定能卖出高价。

    秦学兵把玩了一会,把玉料、造型、雕工、沁色、包浆都看了个遍:“还真巧了,上周在潘家园就见过一件类似的玉器。”

    秦学兵经常去潘家园,不过从来都是多看多听不出手,一方面是因为眼力不够,怕买了赝品,一方面是钱少,不敢随意乱花。

    而上周去潘家园时,正好听到一位老人在点评一枚类似的龙纹玉佩,于是将那老人的话重复了一遍:“料子是玉石没错,雕工也和汉代的风格一样,趋向豪迈奔放,隐起处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刻,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很好地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

    “真是汉玉?”于小东有些激动,尽管这枚龙纹玉佩材质不怎样,可只要是汉玉,最少也能卖出几个万。

    秦学兵摇了摇头,说道:“玉佩虽然是玉料,雕工也像汉代风格,但也只是像而已,另外沁色却有问题,浮于表面,不够深入,没有历史的厚重感,显然是现代仿品。”

    停顿了一会,秦学兵又道:“不过东哥的运气还算不错,虽然是现代仿品,但也算得上高仿了,你看这包浆,层层积淀,光泽柔和,充满了旧气,要是忽悠得好,真能卖出一个高价。”

    “那就好,那就好。”

    于小东一脸喜气,像他们这种小贩,主要就是针对外行,完全可以把高仿当做真品卖出:“不过学兵,你知道这些包浆是怎么生成的吗?我这些年也收了不少仿品,可没一件有这么好的包浆。”

    “方法多得是,不过我可看不出是用那种方法的。”秦学兵可不敢断言,当今古玩市场鱼龙混杂,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只会让消费者瞠目结舌,难以判断。

    尤其是最近流行的方法更令人难以置信,造假者竟然在耕牛屁股上隔开口子,塞入做好的仿古玉再缝上,利用耕牛耕作时的不断摩擦和体热迅速产生包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2487 42488 42489 42490 42491 42492 42493 42494 42495 42496 42497 42498 42499 42500 42501 42502 42503 42504 42505 42506 42507 42508 42509 42510 42511 42512 42513 42514 42515 42516 42517 42518 42519 42520 42521 42522 42523 42524 42525 42526 42527 42528 42529 42530 42531 42532 42533 42534 42535 42536 42537 42538 42539 42540 42541 42542 42543 42544 42545 42546 42547 42548 42549 42550 42551 42552 42553 42554 42555 42556 42557 42558 42559 42560 42561 42562 42563 42564 42565 42566 42567 42568 42569 42570 42571 42572 42573 42574 42575 42576 42577 42578 42579 42580 42581 42582 42583 42584 42585 42586